“色难”语出自《论语·为政》:“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孔子的学生子夏曾经问他:“什么是孝?”孔子回答说:“色难。”那么,什么是“色难”呢?孔子所说的“色”乃温和之色,所谓“色难”,就是对父母温和之色,是最难做到的事,对待父母“色温”并不是件难事,但如果始终如一地为之,确实是一件难以做到的事。
《礼记·祭义》云:“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孝敬父母,必须对父母和气,脸色柔顺谦和、愉快,否则就不是孝子。和颜悦色,其实是内心深爱的外在表现。内心是“本”,脸色是内心的外在形式,灵魂深处的东西,一定会写在你的脸上,表现在你的脸上。
有人认为,买房子、请保姆、吃大餐、去旅游就是孝顺父母。其实,物质上给父母的享用,这是低层面的“孝”,而高层面的“孝”,应该表现为对父母精神上的敬重和感情上的安慰。如果你对父母流露出你的蔑视和不耐烦,这种孝心就是不到位的,随时都给父母好脸色,这是举手之劳的事情,体现一个人的素养,可现实中不管什么情况下都能做到给父母一个好脸色,又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色难”难在何处?难在很难有一颗恭敬的心,难在没有一个谦和的态度。于是“色悦”成了衡量一个人孝心的道德标尺。就是说,经常对父母微笑,经常敬重地对待他们,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每天真诚地看着母亲的眼睛,跟母亲交谈几分钟---不嫌弃,不抱怨,想对母亲发脾气时克制一下,始终和颜悦色对待父母,她们就会生活得开开心心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