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和而不同

(2014-11-24 15:04:15)
标签:

周易

文化

命理

八字

国学

        “和而不同”最早出于《国语·郑语》,“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意思是说,多种因素相互配合、协调来组成新的事物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也只有允许不同的事物存在,才能形成繁荣向上的局面;否则便陷入单调、乏味乃至死亡的境地。

       在先秦时代,“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指一种有差别的、多样性的统一,因而有别于“同”。《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将“和”与“同”的差别引入到人际关系的思考之中,“和而不同”被引申为“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同时“和而不同”也是处理不同学术思想派别、不同文化之间关系的重要原则。

       孔子的“和而不同”,是指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因此,真正的君子之交并不寻求时时处处保持一致;相反,容忍对方有其独立的见解,并不去隐瞒自己的不同观点,才算得上赤诚相见、肝胆相照。

       真正的君子并不十分注重人际往来中的利益纠葛,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却勇于坚持立场,能在正视不同意见的基础上求同存异,他们或许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至少能保持思想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这也便是“和而不同”的境界所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髡残
后一篇:色难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