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常认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事实真的就是如此吗,今天就讲个孔子的故事:
《吕氏春秋》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绝粮于陈国与蔡国之间时,七日七夜没吃到饭,只能无精打采地躺在那里。一天,弟子颜回找来一点米,准备煮饭给老师吃,煮到快熟时,颜回就先抓起一把吃了,孔子悄悄地看在眼里,觉得颜回有点失“礼”,所以不太高兴,但是,也没有马上就表现出来, 过了一会儿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先吃,孔子巧妙地说:“我刚刚梦见先君了,我们应把干净的食物先供养先君再吃。”颜回马上回答:“万万不可!刚才有土灰掉进锅里,我虽把它抓出来吃了,但这锅饭其实已经被弄脏了,所以还是不能供养先君。”此时,孔子才知道自己错怪颜回了。
事后,孔子深有感触地叹道:“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意思是说:我相信自己的眼睛,但眼睛看到的有时并不可靠;我依赖自己的心,但心中分析的有时也未必靠的住。弟子们要切记:了解一个人,本来就不是很容易的!
所以,我们不要认为自己所见所闻就一定千真万确,不容怀疑,仅凭一己之见来判断别人的好坏,往往未必可靠,很可能有杂而不实的成分,圣贤尚且如此,我们就那么高明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