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我想对您说
(2023-11-27 22:09:33)
标签:
教育 |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作文评改,学会选取典型事例,描写细节,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内的看法和感受。
2、学会运用修改符号来修改作文的方法,能对他人的作文进行正确的点评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评改分析能力,能从自己和他人的习作中找到优点及需改进的地方。
教学难点:
使学生通过作文评改,学会选取典型事例,描写细节,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内的看法和感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唤感知
1、导言: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有个问题想考考你们。诗人王安石曾说"春风又——江南岸"。
同学们真棒,其实,王安石在写这一句时,一个"绿"字反复推敲,反复修改,他曾尝试“到”、“吹”、"过"、"来"、"驻"……一直改到"绿"字才满意,于是才有了这流传千古的名句。同样,我们的习作,经过推敲也会更加生动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你们愿意推敲自己习作中的字、词、句吗?(愿意)好!这节课我们就以《我想对您说》为例上作文讲评课。
(二)面向全体,整体评价
同学们,你们上次的习作写得很不错,吴悦雨、丁梦琪、鲍梓晨、戈晨熙以及时正棋同学的习作给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都选取特定的场景,抓住人物神态、动作,把细节刻画得生动形象。还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下面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些优秀小作家。
三、佳作欣赏,归纳标准
1、师:老师在品味大家的作品时,一位同学的大作特别地吸引我,想不想欣赏一下。(想)
2、师:好!下面就请吴悦雨同学把自己的习作大声地读一读。其他同学要认真听,想一想文章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
3、师:结合老师提供给大家的评介导航:谁来说一说文章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
(1)交流对这篇作文的整体感受;
(2)结合精彩段落或语句进行评析。
(3)品评作文中的字词等。
预设:
(1)我认为好的文章应该是好的成语多,好的句子多,字数要够。
过渡:是啊,好的词语为我们地文章增添光彩,其他同学也有闪闪发光的地方,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出示词语)
(2)我觉得好文章要有条理,语句要通顺。
让人读起来清晰、明了。
(4)语句要优美、重点突出。
立意非常地准确,无时无刻不让人感受到对母亲地感激之情。
(5)写人物时,恰当运用描写方法,如神态、语言、动作等。
我们也有同学用到了,出示ppt
1、动作描写,如见其人。
不仅写出人物做了什么,而且要写出他怎么做的,观察得相当细致。选取最能表现人特征的动作,才能如见其人。
2、语言描写,如闻其声
言为心声,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人物的语言描写最能表现人物的鲜明个性,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母亲的爱)也有同学用到了类似的尝试。所以,人物的语言一定要抓住人物的特点,才能做到如闻其声。
3、神态描写要抓住细微变化,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除了生动的描写之外,有些同学还用上了修辞手法你们看(ppt)这样一来,能够让我们的文章更有水平。
4.除了词句的闪光点,我们也可以从立意、叙述顺序、谋篇布局以及整体结构方面赏析一下文章。
预设:她的事例从出生到小时候再到三年级生病时按照时间顺序,很有条理。
她的三个事例,有的简单叙述、有的重点描写,文章详略得当。
开头展开回忆、中间叙述往事,结尾抒发感情,层次清楚,结构完整……
5、师总结并出示要求:好的文章的确应该达到以下标准:用词准确、重点突出、叙述清楚、人物描写恰当等。
(二)统计分析,知学情
明确了好文章的标准,我们更要认识到自己文章的不足,根据这次我们班的48本习作,刘老师做了以下的统计:
格式不正确(20本);
人称有问题(8本)
内容不具体(18本);
选取事例不感人(14本);
细节描写不生动(30本);
中心不突出(7本)
句子表达不通顺(10本);
令老师意外的是格式问题:书信的格式一再明确,你们却依然丢三落四。
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书信格式(结合ppt)
出示:书信格式歌(齐读)
写信定要有格式,称呼顶格加冒号。问候一声空两格,正文换行再两格。“祝”字写好要空格,祝福隔行顶格写,署名日期右下角。大家一定要记牢。
除了格式问题,而人称表达的不足也是粗心大意造成的:出示ppt谁来帮他改一改!
2、结合刚才的知识,谁来总结一下怎样才能让文章锦上添花?
预设:
叙述有一定顺序,内容具体,能抓住故事的情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等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突出中心,表达难忘。
同学们真是善于总结
4、(集体交流)师:谁来说一说作品中的优点和不足?
预设:事例清楚,立意明确;用词准确;但是细节不够生动具体。
接下来,请同学们用10分钟的时间来修改一下这个片段。
5、师:你再读一读改后的文章。通过刚才的修改,你觉得文章怎么样?(好多了)真应了一句话,那就是“文章不怕改,越改越精彩”。
六、自我修改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修改习作了吗?有些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对自己的文章作一番润色了。如果你能一边大声的读一边改,或和同桌讨论怎么改,你的习作会改得更好。2、师:好,下面,同学们修改自己的习作吧。
七、拓展
师:同学们,“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希望大家养成认真修改习作的好习惯。课下把自己的习作再好好的修改一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