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与卓越
(2023-11-27 22:06:22)
标签:
教育 |
“我们本该更好!就差那么一点点,为什么不去试一试呢?万一卓越了呢?”看完王维审《做一个会成长的老师》后,我陷入了思考!作为平凡的老师如何走向卓越?我想书中已经给出了答案。
作为一个教师,就必须使自己不断地成长。结合阅读体会及自身经验我有以下几点总结:
第一:反思
教师不能拿着一张书签,去重复昨天的故事。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外,还必须具备不断反思的意识,“反思型”的教师可以针对教育教学中存在问题,寻找解决办法,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查找专业知识,拓展思路,并向有关专家和同事请教,这样就发展了积极探索的能力和科研能力,从而获得了更多的专业知识,使教师能更快地成长。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与时俱进。
第二:读书
一个教师若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不善于时时从书籍中汲取营养以滋润自己,那么在教育上他同样不可能走远。
第三:学习
教师的专业纬度中,学科视野要纵深,人文视野要开阔,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要扎实。这就要求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要抓住每次外出听课的机会,这是非常好的学习机会:听名师展示课,学好的片段与评析;听青年教师评优课,学同题异构(找各自特点进行分析);听一般试验课,可找问题所在进行剖析。
第四:写作。
作为一个教师,要使自己尽快地成长起来,我们就要坚持写作。如果说读书是输入,思考是消化,那么写作就是输出。写作能帮助我们梳理思绪,帮助我们深化认识,提高我们的阅读效果,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自己的一段经历、一丝感触、一点体悟……都可以成为随笔写作的素材,所思所想没有不可形诸笔端的。此外,写教育博客也是一种很好的写作形式。
第五:研究。
教育科研是学者型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凡是优秀的教师,没有不搞研究的,凡是研究有成的教师,无一不是优秀的;没有当过教师的人搞教育研究,往往是空洞的理论而已;从不研究教育教学问题的教师,到头来只能是机械化的!思想即生命,思想即处境!有思想才能自觉与自然引领学生的心灵。
总之,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做一位“学习型”教师,做一位“反思型”教师,做一位养成写作习惯的教师,这才是一个教师的成长之路。但是无数个平凡的累积与叠加,一定会成就卓越吗?不!不一定,但是只要你在行动,再努力,那么及集微小的力量就可以成为巨大的功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