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广东肇庆中学李乐圆指导老师:张燕清、邓礼惠,科普中国微平台原创首发)
通过这本书中院士亲身讲述,我发现在这样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有限的大国,未来发展前景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当今世界,许多科技领域都不断涌现着令人着迷的成果:转基因带来的育种革命,自行研究的隐形战斗机,民用核技术的广阔前景……
可是在科技飞速进步同时,地球陷入环境危机,也是我们难以忽视的事实,生物多样性减少,臭氧层遭破坏,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系列危机不就是在警示我们,我们生活的星球其实很碎弱,需要人类共同呵护,走持续发展的道路吗?幸运的是,现在工程科学已经提供了很多解决法案,他们正在努力的拯救我们的星球,他们正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不断的创新,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但是在以后的道路中,建设科技强国的道路肯定会落在我们青少年的肩膀上。“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开拓科技“新疆边缘”需要我们的知识和勤奋,还有不断地创新。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创新呢?科学给我们带来了这些变化和影响都创新了什么呢?我相信互联网这个字大家都不陌生吧.互联网已经深入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学习、工作这些方方面面,但它一开始就功能齐全吗?1946出现了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69年出现了第一个互联网系统,再到后来“万维网”连起世界!这需要多少漫长岁月,刚开始利用计算机网络传输文件在当时是非常麻烦的,每一个“网民”都要专门培训。但现在社会的办公离不开个人计算机、手机和iPad等移动设备的联动,互联网在信息方面的灵活性,也为很多所未有的商业模式提供土壤!互联技术带给我们难以想象的飞跃不正是因为一位又一位人士的不断创新吗?
说完互联网,再来说一下我们的航天技术吧!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探月,炎黄子孙在太空中不断留下印迹。一次一次的成功发射,不正是我们综合国力提高的结果吗?其实,开发太空,也是缓慢资源危机,它是为人类的经济形态带来的极大改变,而我们在缓慢的了解我们生活的星系。
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要播种科学、播下创新的种子,也要开阔我们的望性思维与精彩视野,这样我们的科学素养也将有很大的提升,领略完院士的科学思想,了解他们在勇攀科技巅峰这条漫长的科研路上的执着追求后,我想我已经点亮了我的科技梦想!使祖国变得更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