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后的红树林

(2016-12-20 15:45:23)
标签:

杂谈

最后的红树林

​(厦门市槟榔中学  初二六班  林子誉  指导老师:蔡小燕,科普中国微平台原创首发 )

“面临灭绝的物种、被污染的水体和土地……我们的地球还好吗?”

——题记

     “地球面临的环境危机,是全人类都不可忽视的真相。”放下手中的那本《院士讲科学》已有片刻,我的心情却依旧无法恢复平静。第三章结语的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我国当今社会的一大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亦是全球所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因为人类已然深知:如果我们放任全球变暖、环境恶化,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我们自身的生存,最终便会迎来灾难性的结局。行文至此,我不禁想起今年暑假参加的一次实践活动。

那是由厦门大学联合COSEE China(中国海洋科学卓越教育伙伴计划)组织的一次水生科学暑假生态夏令营。记得是第四天的行程,海洋生命系的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了位于龙海的甘文红树林国家自然保护区展开实地考察。龙海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以红树林、海洋与海岸生态系统、水生生物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湿地保护区。红树林一般分布于隐蔽的海岸,风浪较小的曲折河口港湾和泻湖是红树林的理想生存坏境。这些地方淤泥沉积,浅滩广布,有利于红树林的定居。

最后的红树林

此时正值七、八月之交,被阳光肆无忌惮地炙烤着的我们在进入红树林的那一刻起炎热便戛然而止,扑面迎来的是阵阵荫凉——就好像是一个在沙漠里艰难行走几乎要干渴而死的人终于发现了他的绿洲。紧紧跟随着带队老师的脚步,我满怀着好奇进入了红树林的深处。不敢将脚步踩实,因为担心会不小心伤到某一只还在悠闲地吐泡泡的小青蟹;但又忍不住停下来看看,看看泥滩上的蟹守螺、偶然发现的跳跳鱼,看看这个自己从未见识过的新奇的世界。拥有优越的自然条件、高生产力的红树林为各种湿地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以及多样化的优良栖息与繁殖条件。

“1958厦门曾遭受一次历史上罕见的强台风袭击,12级台风由正面向厦门沿海登陆,随之产生的强大而凶猛的风暴潮,几乎吞没了整个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惨重。而这里正因为生长着高大茂密的红树林,所以全部的堤岸安然无恙,农田村舍损失甚微”老师如是说道。湿地是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景观和人类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红树林即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同时在防浪护堤,维持生物多样性,净化空气和水质、调节气候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甘文保护区里的一草一木现都可以成为我们环保教育的材料和生动的课堂,唤起我们的自然保护区意识,老师还向我们介绍这里现在还成为了重要的科学研究和环境监测研究基地。

但是,随着我国人口的急剧增加,为解决农业用地的扩张和发展经济,湿地不断被开发利用,环境污染逐渐加剧。由于围垦,砍伐,海鸭养殖等过度利用及外来生物入侵(例如互花米草),我国天然红树林面积已经由50年代初约5万公顷下降到目前的1.4万公顷。红树林的大面积减小时,使其生态系统处于濒危状态,失去了防护海岸的功能,使许多生物失去了栖息场所和繁殖地。走出红树林后,老师领我们来到了修建在自然保护区旁的一处污水排放区。我们发现,在污水排放区附近的红树林仅剩的十余株零零星星的立在河滩旁,叶子也是枯黄败落……但从整个保护区来讲,甘文红树林还算是保护的不错的,这要归功于政府的保护态度,这里的政府禁止工业项目的开发,对旅游项目也不做大开发,政府愿意牺牲经济利益来保护这片红树林,我给龙海政府点了赞。这就是我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大自然回馈于我们的礼物。这不禁让我想起的荀子提倡的若是则万物得宜,事变得应。上得天时,下得地利,中得人和……

实践活动结束回家,爸爸得知我的行程中有红树林一站,进入书房在书柜中找到一本《走进湿地》,原来爸爸曾经在汇丰银行工作多年,当年在汇丰银行资助下,由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提供管理技术,帮助漳江口红树林保护区培训12名管理人员和12名宣传教育人员,印刷漳江口红树林挂历,印刷《走进湿地》书刊。并在云霄举行隆重的派发仪式,爸爸当年有幸参与了这项活动,汇丰银行还购买各种设备,为漳江口保护区建设鸟类监测塔等。

暑假快结束时我们全家回了一趟老家。我了解到家乡宁德竟然也有红树林,只是这些都已成为了过去式。宁德地区的红树林有几百年的历史,林株高达6米,面积数千公顷,曾经是福建省分布面积最大的地区。然而现在令人痛心的是再也找不到它们了。宁德红树林遭到了人为的干扰破坏,大量砍伐。受经济利益的驱动,过度的围海造田、围塘养殖、滩涂水产养殖、大量的采沙,再加上闽东地区大力发展船舶修造业、船坞码头的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毁掉了红树林。另外沿海渔民讨海作业(特别在红树林区)使用原始方式与工具的渔猎作坊也加剧了红树林的毁灭。

站在三都湾的湾口,看到海面上漂浮的许许多多的的白色泡沫箱,我心中隐隐作痛,家乡的红树林,你们什么时候还会回来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