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洞桥镇中心小学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核武器吗?知道核武器对于我们中国有什么意义吗?如果不知道的话,请你们好好去读一读一本《院士讲科学》成就孩子素养的书,在那里我们可以找到一切答案。
这几天,我一有空就会捧起这本书津津有味地读,有好多次我都浸在院士讲述的一个个故事中难以自拔,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我从每一个院士的亲身讲述中发现了科学,认识了科学。仿佛也看到了前沿的工程科技智慧,窥见到了中国科学的未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杜祥琬院士讲述的“中国核武器横空出世”。
大家都知道,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美国的核讹诈,中国政府决定发展自己的核武器。也就是说中国核武器——原子弹和氢弹也将随之诞生。

可是那时的中国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为了让中国掌握原子弹和氢弹技术,从而进入世界“核俱乐部”中,许许多多的中国科学家和军人为此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有的甚至丢掉性命,可他们依旧隐姓埋名,不向外界透露一点信息。在他们心里始终只有一个信念:“为了中国的强大,什么都值了”。就因为有这么多伟大的人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我们的两个核武器出世。它就是原子弹和氢弹,而且两者年龄相距不到三年,同时也让中国成为全球具有影响力的大国。正因为中国核武器的横空出世,让那些小的国家向往着中国。
此时大家心中一定藏着许多名人名言吧,但我要告诉你们中国的科学家们在研制核武器的时候,心中只记得一句话“细节决定研究的成败。”当时在氢弹研究工作时,有位叫于敏的科学家,他的数学和物理方面的素养十分令人惊讶!正因如此他在研制核武器时担任着非常关键的工作。我们以前的电子计算机并不发达,运算打印时总是隔一段时间出一张纸,有时还会出错。有一次,整个团队一起工作,看着那些数据来反推氢弹的设计正确与否。工作进行快一半的时候,于敏突然要求停止工作,大家都有很多疑问:干的好好的为什么要停下来呢?原来是于敏发现了纸上出现了异常现象。于是大家为了以防万一,把计算机从头到尾仔细地检查了一遍,最后发现一个小零件坏了。你们看这不就是“细节决定研究的成败”吗?如果没有于敏的发现,我们中国的两个核武器可能就毁了。
这些与中国核武器有关的往事,虽已经过了半个多世纪,但它们所蕴含的精神与意义仍催促着中国前进的步伐。我们是中国的希望与未来,我们从小要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长大了去接科学家的班,挑起这个科学重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