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女性科学家的耀眼光芒,引领“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走过11年风雨兼程路。远到居里夫人,近到颜宁、庄小威,她们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女性从事科学是那么地迷人,而科学同样需要女性。但在通往科学的道路上,女性却如此稀少,是什么阻碍了她们的脚步?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女性科研人员比例仅增长12%
为更好地了解科研领域男女比例长期失衡问题以及女性比例下降的几个主要阶段,欧莱雅企业基金委托波士顿咨询公司展开现状调查。从全球来看,科研人员中女性比例不足三分之一,从而得出结论:科研人员男女比例失衡问题几乎没有改观。
高中毕业后女性获得理工科博士学位的机率比男性低三倍
尽管高中时期男生和女生在科学领域的表现难分伯仲,但其后年轻女性在其职业生涯中会逐渐远离科学领域。
同样,从职业发展路径中我们可以看到,理工科本科毕业生中女性仅占32%,硕士研究生阶段,这一比例下降到30%,在博士阶段下降到25%。
欧盟顶级学术科研人员中仅有11%为女性,而领导科研机构的女性比例在各国有所不同:日本为6%,美国为27%,法国为29%,西班牙为34%。自1901年诺贝尔奖创立以来,只有不到3%的奖颁给了女科学家;在颁发给女性的总计16个诺贝尔奖中,2个授予了居里夫人。
成见和偏见:年轻女生选择科学事业的第一大障碍
年轻女性以及她们的父母、老师甚至整个社会似乎都有一些阻碍女性进入科学领域的先入之见:“科学很枯燥”;“男生对喜欢科学的女生没兴趣”;“理工科专业不好找工作”;“我是想有所作为、改变世界来着,但在实验室工作或研究物理都不是上上之策”;“我不想被当作一个不懂社交、孤僻、孤独的‘科学怪人’”。然而,最令人担忧的成见是“男性比女性更擅长科学研究”……即便事实上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这一观点。
欧莱雅企业基金致力于支持投身于科学的女性
通过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计划,欧莱雅企业基金在过去十六年来表彰了众多杰出女科学家,并为优秀的年轻女科学家提供奖学金。自1998年以来,全球范围内已有2000多名女性获得殊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