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一年级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要求
所谓教学质量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课堂质量:它包括显性质量和隐性质量,如考试成绩、升学率、竞赛名次等为显性质量;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创新精神、自主能力、思维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为隐性质量。学生的分数并不等于教学质量的全部,在课堂教学中,只重视显性质量,而忽视隐性质量无疑是片面的。二是教研质量:在教研工作中要力戒“作秀”和“造假”,要从重形式向重质量转变,要经常通过教研活动及时为自己的教学工作“排忧解难”,要积极由经验型、苦力型向科研型、专家型转变。三是管理质量:三分策划,七分执行与管理,领导及基层管理者不仅要充分重视,而且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重在落实,积极主动加强检查与管理,是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取得成效的主要方面。
下面针对以上三个方面的各个环节提出一些具体要求,供教师们在工作中参考:
1、备课环节
泛读相关资料;精读相关课文及教参;研究相关例习题;开好教研会,写出个性教案;听好同事课修改教案;授课、作业批改后再次修改教案;写出教后感为一份完整优质教案产生的过程。即“一课三设计两反思”的备课流程。
2、授课环节
好课的标准应定位在“不仅看教师有无出色的表演,而且是看学生有无出色的表现”,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最大限度地表现出来,从课堂教学的广度、深度、密度、梯度和效果上把握好一节课,板书的条理与整洁,语言的幽默与简练,声音的抑扬与顿挫,有张有弛的节奏,既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师生思维的互动性,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组织好课堂秩序,又要导入有方,讲课有精彩点,总结有透悟点,分析有透亮点。
3、作业布置与批改环节
作业布置要分类:一类是配套课堂教学的课堂作业,这是基础;二类是配套授课的练习册,这是提高;三类是配套高考的自选习题,这是拓展。一类作业要全批全改,个别学生因材施教,施以文字批语;二类作业要常检查,或全阅或部分阅;三类作业要鼓励引导,展现优秀学生成绩个性风采,是谓分层要求,因材施教。
4、单元命题测验与大型考试
小单元测试是日常教学的反馈与总结,是收获与提高。考后要注意分析检查教学存在的问题。大型考试尤其要注意以班主任为核心的成绩分析督导会的开展与实施,教会学生如何去“说卷”,如何去梳理知识,如何去总结、记忆与提高。
5、师徒“帮扶”与推门听课制度
由教研组长出面负责,进行师徒结对,举办拜师仪式。段考前,力促快速成长为拜师学艺阶段,青年教师要每节认真听课,落实备课、上课环节;段考后,统一验收。第二学期,实行一个月的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评出先进个人,优胜者下年优先聘任和分校表彰。老教师积极推行“精品课”(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执教),“家常课”(带动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6、教研会活动
大教研要定时、定人、定内容与平时小教研相结合。树立问题即是课题,案(课)例即是教研,“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的意识。同时课例研究也是促进教师进一步成长发展的必由之路。
同题异构教研:它是指同一课题由组内轮流主持教研活动的优秀教师主讲、分析,经大家研讨后,各自写出个性教案,然后互相听课,课后再教研、点评、相互学习的一种教研形式。这种教研活动可以使各位教师既保留一些共性的优质内容形式,又能使教学风格各异,精彩纷呈。这种教研形式(1)它可以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率;(2)它可以让教师经历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的全过程。教学研究很主要的是让教师亲历它的全过程,尤其是对年轻教师让他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备课,如语文教学中:怎样和文章对话?怎样“披文入情”?如何“扣词析句”?怎样通过语言的咀嚼去品味人物内在的思想情感?怎样抓住重点?怎样突破难点?通过议、听、评课,可以使教师们既认识了自己,又了解了别人,互相取长补短;(3)它可以让每位教师深刻的反省自己教学的得与失。
同课异构教研可以让教师在同一时间段领略别人的风采,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找到努力的方向。
只要上级领导和教研组长认真坚持组织,教师们积极参与,相信可以营造一个有效、务实、探索的教研氛围,也相信今后我们的课堂会更精彩。
公开邀请课活动:是指青年教师渴望快速成长,积极要求进步,主动邀请本组优秀教师听课、评课,指出不足快速成长的一种教研形式。
日常的小课题研讨活动。
段考后,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
期末,一份成长感悟或一篇教学论文。把教师通过实践积累的成败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日志、教育经验和学习心得等方面写成文章积累起来,作为一年来教育教学生涯的一笔财富。
7、日常教学检查
三分筹划,七分执行与检查管理。对日常教学各环节的检查结果,尤其是不足的地方,将以年级简报的形式予以公布,从而督导教师更正,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如缺勤、迟到、早退、不认真写教案、课堂纪律混乱、不参加教研或各种会议等等不良现象,主抓教学的各口领导认真检查并公示或批评教育。
8、早晚自习及平时辅导
辅导教师要按时上下课,认真辅导,耐心解答学生的问题,不能中途离开班级,严禁迟到、早退,要加强自习课纪律管理,不准讲课。学校要加强早、晚自习的检查。
9、学法指导与学生教育
教师授课包括三个方面:授课;组织教学(即学生教育);学法指导。所以认真组织好课堂纪律,保持学生良好的听课状态是教师教学的起点。时常讲一些学习方法与学习环节的注意事项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锦上添花。如:如何利用纠错本?如何总结?如何记忆?如何规范审题做题?如何听课等。学法指导与学生教育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事,教师授课的教学任务还兼有育人的功能。
实行教师上课纪律问责制是提高科任教师责任心,加强班级管理,提高育人功能的重要一环,望老师们切记。
10、作业的检查与落实
教学质量的提高5在策划,95在执行。作业的检查与落实是执行教学质量提高任务落实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认真批改作业,认真检查二类作业的高质量完成对老师来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还真需要一番付出与责任心。
11、尖子生培养与问题生转化
建立单科尖子生兴趣小组和问题生转化方案。关注尖子生培养与问题生转化是每一位教师应尽的责任与义务。每一位教师要建立起各自单科的学生分析成长档案,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多提问、多交流、多沟通、多分析,及时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学生克服改正。班主任老师要针对平时考试与大考相结合,以己为核心,团结科任老师共同分析诊断学生,找出学生成绩存在哪些问题,如:偏科、波动较大、成绩下滑等,帮助老师实现全面的尖子生培养与问题生转化。这也是一位优秀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素质。
12、教师上课基本情况登记表与年级简报制度
登记表目的在于全面掌握教师上课的基本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和指正;简报旨在对各项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简报形式通知到组和个人,引以为戒,对比较好的现象予以表扬,对不良的现象予以批评,并反馈有关真实信息,指导教学,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以期共同经营好高一年级。
13、考风考纪建设
考风考纪是班级学风、学纪的一个侧面反映。严肃考纪,老师认真监考,认真履行责任,学生遵守考场纪律是良好校风的表现,对违纪考生将严肃处理,对监考不尽责任的老师将严肃批评。
总之,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件复杂系统的大事,是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身体力行,老师、学生共同参加的重要工作,要努力改变以往的特点:动员时“豪言壮语”;计划时“完美无缺”;实施时“大打折扣”;结果时“全面造假”;或者“说起来激动,听起来感动,事后一动不动”。教学环节的实施到位是一项长期的教学内功修炼,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力,因此各级领导包括教研组长的监督管理就显然非常重要。所谓监督就是对计划执行过程进行督察和控制,并采取一定的措施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而以往我校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有时疏于管理,使其成了教师和教研组长们自己的事情,如此以来,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我想,此次年级组如何提高分校教学质量的几点要求,我相信在各教研组长的认真执行下,不会成为“镜中花,水中月”,而应成为我校建设发展中的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