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书虎市区名师工作室活动简报(147)

标签:
教育时评收藏文化杂谈 |
分类: 活动简报 |

成长课堂丨成华区“三研三上三改”美术教研暨成华区杨书虎名师工作室、苏辉宇学科特色工作室活动与学科论坛
一、课例展示及评议课
活动第一时段,首先由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车敏老师和成都市蓉城小学涂小鸥老师为大家带来新教材五年级下册《写实与夸张》课堂展示。
车敏老师以国际博物馆日线上展览新闻片段巧妙引入课堂,由AI导游全程贯穿教学主线,并前置发放课程资料。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深入辨析写实与夸张的艺术手法,最终自主完成视觉笔记创作。
涂小鸥老师以设计真实的布展任务为切入点,运用VR技术带领学生沉浸式参观线上博物馆。在艺术品的对比分析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写实与夸张的艺术手法,探索出夸张的表现方法,并通过视觉笔记进行生动呈现。
课例展示结束后,两位老师分别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说课。
随后,老师们踊跃发言,对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给予了高度评价:课程准备精心、充分,结构清晰完整,环环相扣,重难点精准突出,学生自主探索充分,课堂效果显著。同时,大家对于人工智能的合理使用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想法。
成华区苏辉宇学科特色工作室领衔人苏辉宇老师在点评中指出,可将教材交给学生,引导其开展自主探究与思考;在欣赏环节融入四川本土文物元素,推动教材内容本土化,使其更贴近学生生活。她还强调,教师课堂言语应沉稳,提问需简练、精准,可通过分解与简化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深入思考。
成华区美术教研员严世全老师围绕成华区“三研三上三改”研讨活动及两节课例展开点评,对大家提出的优点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新时代美术课堂应关注“三个真实性”:课堂情境的真实性、任务设计的真实性及评价反馈的真实性。
二、学科论坛暨工作总结
紧接着,活动进入第二个阶段: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把水烧开”第十三届美术学科论坛暨工作总结。
论坛及总结活动由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美术课程中心组的老师们进行工作分享与经验交流。美术课程中心杨雅棋老师、王亚奇老师聚焦《深耕教学教研,赋能“艺”同成长》《2024-2025学年度美术教学与教研工作总结》两大主题,分别作了个人学期工作的总结与汇报。
杨雅棋(图左)、王亚奇(图右)
随后,电子科大附小课程中心张炜佳副主任以《“把水烧开”需要几步?》为分享点,对本学期美术课程中心及学科组的工作及成果进行了总结分析。
接着,市区工作室领衔人、课程中心主任杨书虎老师对本次研讨活动做出总结和分享。
杨老师在交流分享中指出,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真实情境与课堂生成,在课堂上既要引导学生探索知识,更要注重对学生“德”的引导,始终把育人放在第一位。活动最后,杨老师提出了一名优秀教师应做到的“十个一”,并强调教师需养成记录、反思日常教学工作的好习惯,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随时进行记录、梳理、总结,形成个人成果,培养自己的科研成果意识。杨老师还对工作室成员与课程中心老师们假期学习提出建议,并给老师们推荐了阅读书目。
最后,课程中心对本学期部分获奖项目进行了颁奖,分管艺术的黄敏副校长做了总结讲话。她对老师们的辛勤付出表达了肯定,也对未来工作提出了希望与期许。
学员感悟
四川省成都列五中学
车敏老师以播放《蓉城博物馆》的视频导入深深的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整个课堂通过自己制作的AI视频,线上讲解博物馆、引领学生了解《写实与夸张》的美术表现手法,了解写实与夸张手法在美术上的应用的目的和方法,学生完成任务单。老师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评价各自喜欢的作品并说出喜欢的理由,最后深化到我们语文古诗词上也常常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来表达感情,体现了跨学融合的能力。最后老师展示我们如何把写实与夸张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美化我们的生活。整个课堂,学生的参与度高,老师的课堂把控能力强。课堂整体设计逻辑性好,AI线上博物馆讲解贯穿整个课堂,设计新颖,课堂设计了大量学生的实践性活动,该课有很多设计值得我学习和应用到平时的教学中。
涂小鸥老师以AI动画视频导入很有立体感,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学生被很快的被引入课堂,应用AI 动画介绍名画名作,采用连线题、任务单、问题引导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美术中的《写实与夸张》手法,理解为什么要用夸张手法,夸张手法的目的是什么,夸张手法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学生两人一小组完成写实与夸张的任务单、并展示和评价。学生对作品的分析和评价、提高对审美的判断能力。学生在黑板上尝试夸张的绘画手法,提升了学生的对美术的感知能力。最后学生的视觉笔记课堂呈现效果良好。
两位老师展现了较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同时让我对美术的课堂多元化、学科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两位老师在创新教育教学理念等方面有很多值得我借鉴和学习。
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
车敏老师的研学之旅的导入很有特色,将任务单视为研学手册,再以 AI 讲解员进行教学的全程贯穿,时空穿越的方式显得课堂很有节奏感。以“徐渭像” vs“ 泼墨仙人图”进行对比,直接引出主题,对雕塑的探索也非常清晰。后期的视觉笔记讲解让学生非常有共鸣,互动性强。但AI辅助的部分过多,如果有更多的老师自己的语言特色展现,会更为吸睛。非常喜欢车老师的板书,感觉很有功底和准备,是非常完整有层次的一堂课。
涂老师的VR博物馆体验导入很吸睛。对文物的种类进行了书画区、器物区的分区讲解使教学很有层次感,结构很清晰。任务单一采用选择题的方式,了解了五年级学生学情,并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也使对内容概念模糊的同学有一定的梳理。任务单二采用连线的方式,对新授进行了总结,巩固了学生的基础。任务单三采用实践法,将小猫变形、并以卡通画的方式进行艺术创作,为后续创意实践奠定了基础。此处视觉笔记我认为可以参考车老师的讲解,将手帐笔记生活化。据我了解,爱做手帐的小学生有很多。但是因为涂老师讲解的层次太细,讲的太清晰,前面的时间把控的不是很好,整体上来说是一堂吸睛的课堂。 总之,这两堂课都很值得我学习,老师们的仪态很好,措辞游刃有余,非常投入课堂!
撰稿:涂小鸥
图片:殷浩
编辑:李茜茹
校稿:王春
审稿:李朝霞
审核:杨书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