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国时代的夏侯氏名将

(2025-08-05 20:28:53)
三国时代的夏侯氏名将
东汉末年,汉室颓危;群雄争霸,烽烟频起。一部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描写了东汉末年和魏、蜀、吴三国的纷争过程。我每次读起它,思绪穿越时空,走进斑斓的岁月,拭去岁月的尘埃,与那些性格鲜明的英雄豪杰对话,品味帝王将相的文治武功的传奇经历,更多了解当时国家的山河离乱、铁蹄横行,战火纷飞,受苦农民揭竿而起闹造反;英雄好汉投身疆场把敌杀;在历史舞台上,多少风流人物,激情飞扬,独领风骚,竟为江山折断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多名将,个个都精彩。一个征战杀伐的时代,各路诸侯,逐鹿中原,你方唱罢我登台,他们纵横捭阖,他们骁勇善战,书写着自己的快意恩仇,演绎了荡气回肠的故事,构成一幅“三国鼎立”长长的历史画卷。

风起云涌话三国,时代造势论名将。作为夏侯氏后裔,我不表各路英雄豪杰,单说曹魏名将夏侯惇、夏侯渊、夏侯尚、夏侯玄、夏侯霸。
三国时代的夏侯氏名将
一、夏侯惇

在《三国演义》书中,夏侯惇算是一个十分光彩的人物,它是三国时代曹魏开国功臣之一,也是夏侯氏族值得大书特书的民族英雄。

夏侯惇,(?—220年),字元让,沛国谯县人,是西汉名臣夏侯婴的后代,是夏侯渊族兄。他性格彪悍,少年习武练枪棒,武艺过人。据《三国志·夏侯惇传》记载:夏侯惇从14岁开始跟老师学习,后来有人侮辱了他的老师,夏侯惇一怒之下就把那个人杀了,由此,他有勇气的刚烈性格过早显现出来,成为闻名远近的少年英雄。

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曹操在陈留起兵,讨伐董卓。曹操担任奋武将军,夏侯惇为司马,独率一军屯驻于白马城,升头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曹操举兵反对董卓时候,夏侯惇是最早追随曹操打天下的人,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竭尽全力。特别在曹魏集团草创与发展阶段,夏侯惇都是被曹操委以重任,立下不可磨灭的汗马功劳。

据《魏略》载,某日,夏侯惇作为主要将领奉令去征讨吕布,在兖州争夺战中,不慎被“阵上曹性看见,暗地拈弓搭箭,觑得亲切,一箭射去,正中夏侯惇左目。惇大吼一声,急用手拔箭,不想连眼珠拔出,乃大呼曰:‘父精母血,不可弃儿!’遂纳于口内啖之,”《三国演义·第十八回》。从此,夏侯惇拔矢啖睛,别人私下送他一个绰号盲夏侯。夏侯惇知道这个绰号后,心里非常气愤,无法发泄出来,只好拿镜子生气,将它摔的粉碎。

在以后的军旅生活中,夏侯惇常为先锋,杀敌破阵,冲锋在前,立功无数。他算是一个卓有政绩的将官,深受曹操深深信赖的心腹爱将。后来,曹操将夏侯惇调整新的工作岗位。从官渡之战后,夏侯惇担任陈留、济阴两地的太守,封高安乡侯,成为了军转民的两用人才。

夏侯惇不但能统军打仗,而且担任地方官,关心民生,政绩也很突出,是一位好官。有一次,当地大旱蝗虫四起,他派人截断太寿河,筑起陂塘,灌溉农田,然后亲自背土,带领将士们一起劝说老百姓种植水稻,帮助他们解决粮食问题,渡过难关,功勋卓著。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部队驻扎摩陂,经常邀请夏侯惇一起乘车外出,特别显示亲近和器重。由于夏侯惇与曹操存在特殊的亲戚关系,东吴人《曹瞒传》写道“(曹)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即曹操)于(夏侯)惇为从父兄弟。”另外,夏侯惇的儿子夏侯楙娶曹操女儿清河公主为妻。所以,这样多重而复杂的亲戚关系,曹操对夏侯惇礼遇有加,出则同车,入则同席;曹操对他的信任和器重,是其他将领不能相比的。夏侯惇是全军唯一不需要进门通报,能随意出入曹操帐篷和卧室的将领。可以看岀,帝王需要名将鼎力辅佐,方能成就霸业。名将更要帝王慧眼识珠,才能功成名就。

夏侯惇不像夏侯渊那么赫赫有名,但他喜欢学习,不管战事多忙,总是不忘治学。夏侯惇身为大将军,多年征战,他对老师极尽恭敬。毎次老师来了,他亲自迎接,虚心求教。夏侯惇品行廉洁,为人俭朴。身居高位,待遇非常优厚,而且拥有二千五百户的租赋收入。他每次有了赏赐钱财,总是全部分给其他将士,从不以权谋取私利,一生不置家业,至死家无余财。“文官不爱财,武将不怕死”。可以说,夏侯惇是一个非常少见、十分难得的清官。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登位,升任夏侯惇为大将军。几个月后,夏侯惇病逝,魏文帝曹丕追思夏侯惇的功业,封夏侯惇为忠侯。赐他的七子二孙皆为列侯;加上夏侯惇、夏侯廉、夏侯楙三人,竟然一门出了12个侯爷。到了西晋年间,直接继承夏侯惇香火的夏侯充一支绝后,晋帝仍下诏称:“惇,魏之元助,勋书竹帛”,可见夏侯惇在魏晋两朝的人望之高远。
三国时代的夏侯氏名将
二、夏侯渊

夏侯渊,字妙才,沛国谯县(安徽亳州)人。在历代文学作品里,极少有人用过多的笔墨,正面描写夏侯渊。小说《三国演义》书中,夏侯渊岀镜的机会不少,但平平无能,大多是吃败仗的角色。其实,历史上的夏侯渊,是一位身经百战的骁勇大将。在曹魏集团中,他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立下不可磨灭的伟大功勋。夏侯渊不但是曹操相当倚重的大将,还是曹魏配享太庙的24位开国元勋之一。

史书记载夏侯渊青年时期,重情仗义,舍己为人的故事,令人敬佩的。

1,《三国志·夏侯渊传》载;(太祖居家,曾有县官事,渊代引重罪,太祖营救之,得免)。也是说,曹操做小官时,曾经在谯县犯法,将被县吏治罪,只有夏侯渊主动站出来来替曹操顶罪坐牢。后来,曹操全力疏通关系,将夏侯渊免除死罪。2,《魏略》载;当时兖州,豫州大乱,夏侯渊因为饥困,为了养活自己己去世的弟弟的女儿,拋弃了自己年幼的儿子。

夏侯渊系夏侯惇同族的叔伯弟弟,夏侯氏与曹姓一族相当有交情,夏侯渊娶曹操的妻妹为夫人,他的长子夏侯衡又娶曹操的亲侄女为妻。曹夏两家为两代姻亲,夏侯渊共生七子,其子孙均有盛名,多为地方长官。长子夏侯衡袭父爵封安宁亭侯,次子夏侯霸在文帝时代封关内侯、曹丕时代为讨蜀护军右将军。三子夏侯称从小好为军事游戏,自为首领指挥,可惜18岁病故。四子夏候威,少有侠气,文帝年间封侯,历任荆州刺史、兖州刺史、其子孙皆晋时刺史太守。五子夏侯惠,文帝时代封侯,幼时才学见称于世,长于奏议文章。历任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后迁任燕国相、乐安太守等职,于37岁去世。六子夏侯和,文帝年间封侯。为人“清辨有才论”,历任河南尹、太常等职。七子夏侯荣,幼小聪慧,“七岁能属文,诵书日千言”,能过目不忘。13岁死于战乱之中,可惜少年英气昙花早谢。

曹操陈留起兵,夏侯渊跟随他征伐,性格刚烈,勇力过人。做了别部司马和骑都尉从,又任免为颖川和陈留太守,后来,及与袁绍战于官渡,行督军校尉。绍破,使督兖,豫,徐州军粮,时军食少,渊传馈相继,军以复振”,为曹操镇守后方,处理内勤。直到公元201年,夏侯渊披甲上阵,首次应对昌豨,促使叛军的归降,显示夏侯渊非凡的军事。在后来的作战中,夏侯渊的出色表现,引起曹操的高度关注,授予他典军校尉的职位。由此,夏侯渊开始他的军事生涯,率军驻凉州,克昌豨,攻马超,破韩遂,灭宋建,撗扫诸羌,虎步陇右,所向无前,战功卓著,封为博昌亭侯,征西将军。尤其是关陇之战,让夏侯渊名震天下,从而进入三国时期著名将领的行列。

夏侯渊的军事才能是最杰出的,他高于夏侯惇,曹仁,曹洪,可以与张辽,许晃等名将并驾齐驱,是曹夏宗族“十大将帅”之一,又是平定西北的第一人。夏侯渊平定西北的宋健羌族反叛力量,曹操下令表奖他:“宋健造为乱逆三十余年,渊一举灭之,虎步关右,所向无前。仲尼有言:‘吾与尔不如也’。”曹操除了高度评价,还给了夏侯渊许多赏赐。

夏侯渊的军事指挥中最绝一招是神速,善于速战速决,懂得弃强攻弱,用兵灵活。《魏书》载;夏侯渊作为将领,行军迅速,善于奇袭,经常出乎敌人的预料。所以,军中官兵编了一首歌谣,“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五百,六日一千。”王沈曰;“渊为将,赴急疾,常出敌之不意。”夏侯渊不但作战勇猛,擅长千里奔袭,“兵贵神速”,善于打运动和闪电战,屡战奇功。

夏侯渊亲自领军上阵,冲锋作战,毫无怯懦,越战越勇。曹操也爱将心切,常常告诉他;“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恃勇也。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但知任勇,一匹夫敌耳。”曹操说不要这么大胆,一昧蛮干,要善用计谋,说他只知恃勇逞强,不过是匹夫之勇。曹操也曾经说夏侯渊是“白地将军”, 言外之意,他是有勇无谋的将军,纯粹一莽撞武夫。其实,夏侯渊是个智勇双全的军界奇才,成功剿灭宋建叛乱,结束凉州百年之战,就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军事例子。

建安二十三年,刘备驻军在阳平关(今陕西勉县西),夏侯渊率诸将去抵挡,双方对峙一年多、建安二十四年正月,夏侯渊与刘备军队交战时,作为主帅,应该稳坐营中,调遣三军,运筹帷幄,不需要亲自上前线杀敌,但他性格偏激,执意奔上战场,最后,夏侯渊与刘备军交战,在定军山中蜀将法正之谋,为蜀将是黄忠突袭斩杀。

《三国志·夏侯渊传》记载;夏侯渊“为备所袭,渊遂战死”。《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写道;“夏侯渊措手不及,被黄忠赶到麾盖之下,大喝一声,犹如雷吼。渊未及相迎,黄忠宝刀已落,连头带肩,砍为两段,”死于非命。这样,一代将星由此陨落了。夏侯渊被杀,刘备未将他的尸体拿来示众,也没有归还给曹操。张飞的夫人是夏侯渊的堂侄女,她央求刘备将夏侯渊给厚葬了,被追封为愍侯。

夏侯渊死后,曹操特此下了一道《军策令》,令中简略回忆夏侯渊牺牲过程,再次告诫全军;主帅不可随意亲战,为将要以勇为本,辅之以智谋。驰骋沙场显身手,洒尽热血写春秋。纵观夏侯渊的一生,他为曹魏集团的壮大和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
三国时代的夏侯氏名将
三、夏侯尚

夏侯尚(?—公元225年),字伯仁。在曹夏宗族中,夏侯尚和夏侯玄属于曹魏后二祖时代的人物,《三国演义》中也没有什么出色的表现。

夏侯尚是夏侯渊的“从子”,这个“从”与“族”之别,大概是别在远近。“从”是比较密切的近支叔伯兄弟子侄;“族”是远支的同姓兄弟子侄。

夏侯尚在曹操创业时代还是一个孩子,与曹丕有着极为特殊的关系。《三国志》称“文帝与之亲友”;《魏书》说文帝“与为布衣之交”,就是说两个人从小是好朋友,交情很亲密。曹丕称帝后,夏侯尚被任命为五官中郎将。太祖平定冀州,夏侯尚为军司马,率领骑兵跟随太祖征伐,任命为五官将文学。魏国初建,夏侯尚升为黄门侍郎。黄初五年(224),夏侯尚为昌陵乡侯。之后,曹操病逝洛阳,由夏侯尚持节护柩返回邺城。因为他有随军平定代地和护灵回邺的两件功劳,夏侯尚晋封平陵亭侯,拜散骑常侍,又迁任中领军。在当时朝代,凡是带“侍”字的官职,如侍郎、中常侍,散骑常侍等,都是君王的亲随,主要任务是陪王伴驾、侍奉皇上的差事。而中领军则是保卫曹操相府王宫的警卫部队的统领。

曹丕即王位后,夏侯尚由亭侯晋封乡侯,又升迁为征南将军领荆州刺史。夏侯尚上任后,与蜀军开战,攻破蜀汉的上庸城,“平三郡九县”,因功由征南将军迁征征南大将军。

夏侯尚有一爱妾。被过于幸宠,几乎夺去正室应有的权力,而夏侯尚的原配妻子是曹家公主。所以,文帝派人将爱妾绞死,夏侯尚悲愤过度,大病一场,待爱妾下葬后,他还追念不已,又挖开墓穴,一睹芳容。文帝听后。很愤怒,说:“杜袭看不起夏侯尚,实在是有道理。”文帝也没有撤去他的官职。黄初六年,夏侯尚病重,回到京都,文帝数次看望他,拉着他的手留下眼泪。夏侯尚病逝,享年41岁,谥号悼侯。儿子夏侯玄继其爵位,文帝又赐夏侯尚家三百户封邑,赐他的弟弟之子夏侯奉关内侯的爵位。
三国时代的夏侯氏名将
四、夏侯玄

夏侯玄,(公元209—225年),字太初,夏侯尚之子,夏侯霸之侄。从小很有名气,仪表出众。20岁当上散骑黄门侍郎。有一次,魏明帝曹睿召见夏侯尚,让他和毛皇后的弟弟毛曾坐在一起,夏侯尚觉得是一种耻辱,面露不悦之色,不理睬毛曾,让“明帝恨之”,马上把夏侯尚赶走,降职为羽林监,不再让他担任亲随之职。

正始(240—249),明帝去世后,少帝曹芳登基,曹爽辅政。曹爽与夏侯玄是亲表兄弟,夏侯玄的母亲是曹爽的亲姑姑,于是,夏侯玄重新被起用,历任散骑常侍、中护军,又成了小皇帝的亲随,直接掌管禁卫王宫的羽林军,拥有很大的军事权力。

不久,夏侯玄担任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雍,成为曹魏的“西北军区司令”。某年,夏侯玄和曹爽共同发动骆谷战役,战后,曹爽被诛杀,夏侯玄由于曹爽的关系被株连,司马懿传今召回夏侯玄。夏侯渊之子夏侯霸劝他一同投蜀,他说:“我岂能自己去客居苟活于敌寇之国呢?”于是,夏侯玄遵令回朝听候发落。到了洛阳便被罢官家居,心里郁闷不乐。

后来,夏侯玄被遭小人暗算,他被押赴公堂,可是不肯写认罪,廷尉钟毓亲自审问夏侯玄。夏侯玄斥责钟毓说:“我应该说什么呢?你既然为司马氏来审我,那忧辞就由你来写好了。”钟毓因尊重夏侯玄“以其名士,节高不可屈”,他只好连夜动手写状子,请夏侯玄过目,夏侯玄看后点了头。最后,夏侯玄和一干人犯被判处斩。临刑时,夏侯玄依然“颜色不变,举动自若”,时年46岁。

夏侯玄一生似文才名高于世,《魏略》载:司“他曾有多种著述“辞旨通远,咸传于世”。
三国时代的夏侯氏名将
 五、夏侯霸

夏侯霸,字仲权,夏侯渊次子。《魏略》载:由于夏侯渊被蜀国人所害,夏侯霸视蜀汉为切齿之仇,誓为父亲报仇。

黄初年间,夏侯霸任偏将军,在子午(今陕西长安西南)之战中,夏侯霸任命为先锋,进军到兴势山(今陕西洋县北),在山谷中安营扎寨。蜀国人便派兵攻打夏侯霸,他在山角之间奋战,直到救兵来了才杀出重围。后来,夏侯霸提升为右将来,驻军在陇西,蓄养士卒,安抚外族,深得人心。

正始年间,夏侯霸取代夏侯儒任征蜀将军,被封为博昌亭侯,一向为曹爽所厚爱。夏侯霸率军西征。当时,征西将军夏侯玄是夏侯霸的侄子,又是曹爽的表弟。

公元249年,司马懿诛杀曹爽,征召夏侯玄前去。夏侯玄于是向东而回,夏侯霸听说曹爽被杀,认为灾祸会牵连到自己,心里很害怕。又因为夏侯霸以前和雍州(今陕西西安西北)刺史郭淮不和,而郭淮又代替夏侯玄的职务去征西,夏侯霸唯恐郭淮报复自己,心里更加不安,约夏侯玄同归蜀汉,夏侯玄不愿去,回朝就职,数年后转为太常,后终因权力之争,被司马氏诛灭三族;

夏侯霸见夏侯玄不愿归蜀,便率领几个亲随从陇西一路南弃而来。南去蜀国路上,夏侯霸在阴平(今甘肃文县西)迷失方向,粮食吃完了,就杀马充饥,徒步行走,磨损鞋,脚也走伤了,还不知道走到什么地方。蜀国有人获得情报,便派人迎接夏侯霸。夏侯霸来到蜀国,刘褝出来和他相见,并对夏侯霸厚加封赏,高拜爵位,夏侯霸遂终生效命于蜀中。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尽管大浪淘沙,刀光剑影早已黯淡,鼓角争鸣业己远去。但我掩卷凝思:时势造英雄。英雄是什么?英雄是战争的产物,他必须经历战争的磨砺,只有在战败者的血泊中,才能映射出真正的英雄。在厚重的的历史书籍里,我们夏侯氏族人才辈出,星罗棋布。

细读夏侯惇、夏侯渊、夏侯尚,夏侯玄的大名,我心胸顿时豪情万丈。从这些先祖身上,找到了夏侯氏族永不言败的民族魂。当我仰望星空,他们才是最耀眼的明星,指明后来人前进的方向。

——2024年1月11日于湖南永兴

说明:夏侯建军祖籍系江西吉安人,原任夏侯氏文史委员会理事,出于对夏侯氏名将的崇拜深情,花了数年时间,做过大量笔记,整理连同编写,完成这篇文章。本文的主要资料来源:陈寿《三国志》、罗贯中《三国演义》、周殿富《三国大传》、宋璐璐《历史绝对不简单》、夏侯文庆《夏侯氏纵横录》、以及《魏略》、《资治通鉴》,同时,参考和引用大量关于三国历史、三国人物、三国传说的研究资料与著述等,在此,对这些作者,尤其是夏侯文庆先生的赐教,一并表示感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