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去看病防病 - 连载(一)

标签:
育儿儿科全科医生选择医院就医场所 |
我是儿科全科医生,在美国生活、行医二十多年。 几个月前回国定居并在唯儿诺儿科门诊做儿科全科医生。在国内医学界的所见所闻,使我决定从我的独特角度,一个中国人在美国行医然后又回到中国,向妈妈们提一些建议也同时谈谈我的感受。
选择医生和就医场所
我们中国人看病选择大医院和专科医生。致使北京和上海的儿童医院人满为患,就医环境脏乱差可以创造世界纪录。医生被迫在两三分钟内看一个病人,靠化验和其他辅助手段做诊断并大量开药。许多病人养成习惯在感冒发烧时要求输液和用静脉抗生素。这些都是中国医学界特有的怪现象。
我在美国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
在美国,看病没有医疗保险是非常昂贵的。所以大多数家庭都会把买医疗保险的支出作为必须的月生活费用之一。小型的儿科诊所遍布各个城市和乡村。而且这些诊所和医生的医疗质量和大医院没有区别,只是诊所里的医生多是儿科的全科医生,极少数是专科医生。医院里的医生多是专科医生(specialists)如儿科心脏科,泌尿科医生,和专门看住院病人的儿科医生(hospitalists)。美国人给孩子看病绝大多数会选择小诊所的儿科全科医生。这些儿科医生在少数情况下会把疑难和重症病人转诊到专家和住院部去做进一步的诊治。病人和父母在生病时不需要自己决定去哪个专家门诊看病,所有的医学需要都去他们的儿科全科医生那里去解决,由儿科全科医生决定是否需要看专家门诊或是住院治疗。事实上,有这些特殊需要的病人很少,而且病人和父母常常没有足够的医学知识去做正确的选择。从而避免人员,财力和资源的浪费。
美国的儿科全科医生的知识面很广。从医学院毕业后,选择儿科全科专业的医生们需要在临床做三年的住院医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小儿常见病,小儿各个专科的学习,小儿急诊,外科的学习,小儿生长,发育,心理,行为,喂养和营养等所有涉及儿童从出生到21岁的病理和生理方面的学习。我的病人中,无论他们生病,生什么病,还是有心理,行为的异常,语言障碍,自闭症,等等,父母都会很自然地带孩子来看我。绝大多数情况我都能帮他们解决,只有少数情况我会引荐他们到专科医生那里或去住院治疗。
一些美国家长会带着孩子去两三个儿科全科医生看病,然后最终选择喜欢和值得信任的医生作为自己孩子的儿科医生。他们一旦决定后极少再更换医生。从而医患关系大多是以相互理解,信任和长期合作的方式为基础。我的病人妈妈们常常把我当成他们的熟人甚至朋友,大一点的孩子一生病就主动要妈妈带她来找我。http://s2/mw690/005xIMY5gy6K9SC02KR41&690-
建议:
在上海想有自己的儿科医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用心的家长还是可以找到类似或接近的选择。随着越来越多的西式门诊和医院在上海的成立,像我这样有西方医学教育和实践背景的医生也越来越多的被吸引回国行医。
首先,寻找从容,舒适,干净和人性化的就医场所。然后实地考察,了解有关医疗服务的项目,质量,具体步骤,收费标准和是否有转诊及做其它特殊医疗需要时的衔接能力。如果可能,尽量找机会参观一下诊所的前台、候诊、诊室、化验和药房并和相关人员见面。最好能事先预约和医生做一个简单的面试和了解。这样您就可以初步决定是否这个医疗环境和医生可以作为您孩子就医的选择。
以上步骤听起来似乎大大脱离了在上海就医的现实。但我所在的华普康儿科门诊就可以跟您配合并向您提供这种服务,其他少数的医疗机构也有类似的服务。我相信越来越多的医疗服务会因为病人所想所需而应运而生。
以下是下期博文预告,敬请关注!
2.
3.
4.
5.
6.
7.
8.
http://s10/mw690/005xIMY5gy6K9SQPDoRc9&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