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感受 - 比较中美两国的行医体会和见闻(一)

(2014-06-30 10:19:42)
标签:

育儿

抗生素

医患关系

喂养

补钙

我叫刘晓坤,20多年前离开中国到美国求学,在美国生活了20多年,作为儿科医生行医十几年。两年前在浦东和睦家儿科工作了10个月。半年前重返上海定居,和他人共同创建了唯儿诺儿科门诊。比较在美国和中国行医的体会和所见所闻,我深有感触,写出来和大家分享。


1.       国内父母缺乏基本的医学常识甚至生活常识

在婴幼儿健康体检时,国内年轻的母亲和祖母会经常问我一些问题,让我莫名其妙,已至后来见怪不怪。如“我的宝宝(几个月大)经常摇头,会把脑子摇坏吗?”;“孩子经常哭,会哭坏吗?”。许多问题美国的父母是不会关心的,是生活常识。宝宝自己摇头怎么会把脑子摇坏呢?

现在独生子父母在养育独生子宝宝,他们自己常常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缺乏生活常识,所以祖父母常常成为宝宝的看护人。6个成人围着一个极其珍贵的宝宝,极尽全力满足这个宝宝的任何需要。在孩子生病时,父母和祖父母极度焦虑和担心。已至看病时,常常选择不必要的输液,化验,用抗生素等等。这些决定都是在父母和祖父母对孩子极度珍爱以导致恐惧心理的作用下做出的。

我已经有十几年没有吃抗生素了,得了感冒也绝不会吃感冒药。因为我深知滥用抗生素的危害性,也了解感冒药治不了感冒,更何况是药三分毒。我们的免疫系统是有能力自愈的,尤其是对病毒性感染,给它一个机会它常常不会让你失望的。当然有细菌性感染是一定要用抗生素治疗的。而且注意日常的起居饮食有一个强壮的身体才会有完善的免疫力。

当我听说在大医院里每天都有用输液和静脉抗生素来治疗发烧感冒的儿童,我很痛心。父母缺乏医学常识,用盲目的爱,恐惧,焦虑之心所做的医学决定其实是对孩子很大的伤害。滥用抗生素尤其是广谱的静脉用抗生素会杀死有益的肠道正常菌,除了给孩子造成短期的腹泻,食欲不振之外,长期的隐患更是令人担忧:医学文献的证据表明,滥用抗生素可导致消化系统的功能长期失调,和日后的肥胖症和其它胃肠道疾病有关;降低免疫功能,增加癌变率、糖尿病的发病率等等。在我看来,父母应该花费心血给孩子找一个值得信任,有爱心并学识渊博的儿科医生,同时增加自己的医学常识,从而可以和医生一起共同对孩子的健康做出明智的决定。 http://s9/mw690/005xIMY5gy6K4Tb8oKk28&690比较中美两国的行医体会和见闻(一)" TITLE="我的感受 比较中美两国的行医体会和见闻(一)" />


2.       医护关系紧张,缺乏信任感

病人或(对儿科来讲)父母不信任医生,常常在生病时要去找几个医生看病,希望最终有2个医生有同样的意见。其实每个医生的学历,行医的背景和经验不同,所以行医的方式也多少不同。两个以上的医生有同样的治疗方案当然会使病人有如获释重的感觉,但这种方案不一定总是最佳方案,也不表明其它的医生有误诊。比如,一个9个月的宝宝发烧1天半,有感冒的症状。第一个医生做了详细的问诊和体检,没有做任何化验就很有信心的做出感冒的诊断,并没有任何处方。家长不放心,对医生不信任,而且爱子心切已至恐惧,所以马上带宝宝又看了另一个医生。第二个医生立即开化验,采血,拍胸片。虽然化验结果正常,医生还是开了很多药。果然几天后宝宝慢慢转好。家长认为那些药物确实很有帮助,而且以后可能不大会带宝宝看第一个医生了。

如果家长有较好的医学常识并对他选中的医生有信任感,他会意识到感冒是常见病,医生常常通过细致的问诊和体检就可以做出诊断。化验等辅助性检查对诊断不是必要的,是有些医生处于种种原因做出的选择。另外,宝宝第一天生病时看医生做出的诊断往往和两三天后看第二个医生做出的诊断不同。因为孩子越小病情变化越快,越大。可能第一天是简单的病毒性感染,两三天后便发展成细菌性合并症,需要抗生素治疗。

在美国,病人一般选择去小的门诊看病。一旦找到他们喜欢信任的医生是不会再轻易更换医生的。这样医生和病人往往会建立一种长期合作和信任的关系。我的病人中,大部分和我有长期良好的医患关系。一些小孩子因为常来我的门诊看病和做定期的健康体检,我和孩子以及他们的家长关系很融洽。这些孩子一见到我就会跑来抱着我,生病时他们会主动要妈妈带他们来看我,因为他们相信我会把他们治好。http://s14/mw690/005xIMY5gy6K4IhpuMtfd&690比较中美两国的行医体会和见闻(一)" TITLE="我的感受 比较中美两国的行医体会和见闻(一)" />


3.       缺钙恐惧,全民竞争喝牛奶

在上海行医几个月,常常有妈妈问我她的孩子是否缺钙,是否要查微量元素。有的几个月大的宝宝已经在补钙了。在美国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查微量元素的概念。因此我去花时间查询医学资料,证实了这个观念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是由商家的盈利为目的而兴起的。如果我们中国孩子一出生不久就会缺钙或其它的微量元素,那我们中国人的基因真是有问题了。

现在为减少婴儿猝死综合症而提倡婴儿仰卧睡觉,长期这种睡姿由于机械的摩擦使大多数宝宝脑后的头发比较稀疏。许多家长甚至医生都把这一现象作为缺钙的体征。还有一些宝宝的囟门相对较大,也不是缺钙的表现,除非宝宝有其它症状和体征提示有佝偻病。

担心孩子缺钙,所以家长极力让孩子大量喝牛奶。而且一岁以上的孩子还在喝奶粉。牛奶从来就不是中国人传统的食品,直到大量的西方牛奶和奶粉的广告渗透到中国市场才造成全民喝牛奶的风气。

中国人补钙从来都是靠喝骨头汤来补,这正符合“以脏补脏”的食疗的观点。钙是建造骨头的原料,从骨头中来的钙才最容易吸收。在美国的补品市场,从动物骨头中提取的钙卖价最高。牛奶中的钙磷比例不易于钙质的吸收,这是其中一个原因不建议给婴儿喝牛奶。

医学文献中有几篇喝大量骨头汤造成高血钙的报道。印度一个版球(cricket)运动员为增强骨骼每天喝1-2升的骨头汤,6个月后得了高血钙症。所以再好的食品也不能过量。但由此证明骨头汤补钙非常有效,也说明我们祖先用骨头汤补钙的智慧。 

与西方人尤其是北欧人相比,东方人消化奶制品的能力较差。千百年来奶制品是西方人的传统食品,而豆制品和五谷杂粮是中国人的传统食品。出生后人体在4岁时就不再生产牛奶的消化酶之一奶糖酶(lactase)。大多数西方人的体内有足够的储备能满足一生的需要,而多数东方人则没有大量的储存,所以我们很难消化奶制品。这是不同的人种在不同的地理位置经过千百年基因的进化造成的。在美国近十几年来提倡喝豆奶已使许多人的健康受到影响。跟我们不一样,他们无法消化吸收豆浆。一味的追求时尚不顾及自己身体的特点和需求便会带来不良后果。

牛奶的热量很高,口感很好,很容易被孩子接受。大量喝牛奶是造成小儿肥胖的一个重要原因。牛奶的摄入量过多,孩子自然对其它的食品没有食欲,常常造成肥胖性营养不良。

在美国,一岁以上的孩子极少喝奶粉。我行医十几年,至少看过上万的美国孩子,其中没有一个孩子在一岁后还在喝奶粉。处于好奇,我对此也检索了医学文献,结论是一岁以上的孩子没有必要喝奶粉。另外,牛奶是自然的食品,奶粉是工厂里加工的食品。仔细看一下奶粉的商标就发现,几乎所有的奶粉都是由脱脂奶粉,植物油,奶糖,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防腐剂,添加剂等做成。我自然会选择牛奶而不是奶粉。但孩子喝牛奶要适量,饭桌上的饮食才是孩子营养需要的主要来源。

最后,不要忘记养育我们祖祖辈辈的传统食品才会是养育宝宝的最佳食品。http://s9/mw690/005xIMY5gy6K4HSQPMIf8&690比较中美两国的行医体会和见闻(一)" TITLE="我的感受 比较中美两国的行医体会和见闻(一)" />


下期博文:

我的感受 - 比较中美两国的行医体会和见闻(二)


想了解更多育儿方面的知识,欢迎致电我的诊所,或进行预约面诊。

                http://s13/mw690/005xIMY5gy6K9ttKxJ26c&690比较中美两国的行医体会和见闻(一)" TITLE="我的感受 比较中美两国的行医体会和见闻(一)"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