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2019.10.20,星期天,天气多云。
为赶上7:10时由三江码头去长涂的汽渡,我们于早上五时许起床,六时十分出发,自驾去目的地——岱山县长涂镇大长涂岛。
汽渡约一个小时二十分钟先到达小长涂码头,在小长涂客运码头买好票,再折回到汽渡码头,进入停靠在码头边汽渡——岱山6号。
去的旅客较少,汽车更少,这一渡(8:40时)仅三辆小车。
大长涂就在小长涂对岸,渡轮启航不到十分钟就到对岸。
大长涂岛南濒黄大洋,北靠岱衢洋,东连中街山渔场,西北隔长涂港与小长涂相对。因该岛西面港口有狭长的滩涂,面积大于港北的小长涂,故名。
岛为不规则长条形,东西走向,长13.6公里,最宽处5.2公里,面积33.278公里。岛中部大龙山最高,海拔290.6米。
大长涂岛在宋时属昌国县蓬莱乡,清代为定海县(直隶厅)蓬莱乡之长涂庄;民国初为长涂乡,民国23年(1934),大长涂山从长涂乡析出置东剑乡。1953年6月起属岱山县长涂区,该岛设长东、西剑、东剑等乡。1992年东剑乡并入长涂镇后,全岛均属长涂镇,岛上有行政村12个。2000年末,有居民2909户,7249人。
登岛第一站计划为小沙河,由于道路不熟悉,借助导航,七弯八弯翻过山岗,进入村落,迎面出现
“邦宁半岛”,进入院门后随即看到“钓鱼岛”石碑。
钓鱼岛非岛,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沙滩海湾,据说这里海钓会大有收获。建有规模不小的休闲度假村。与我们导航目的地——小沙河大相径庭,导航到了大沙河。由于此地道路曲折,又必须翻山越岭,只可将错就错,原计划第二站大沙河,成为第一站。
在这里玩了片刻,驱车去另一个村落,村名为沙湾。行车不到五分钟,碰到一辆农用车倒退下来,为让农用车,我在旁边稍阔处停车让路。这里正在修马路,路旁一位年青师傅告知,前面村庄仅住六个老太太,由于最近在修道路,里面还有一辆农用车在卸土,你们车子进去还难调头。我只可在这弯道上倒车一百米左右,到了稍阔处,费了好大劲,总算调转头。又折回到钓鱼岛。
随后又重返原路去娘杨线。到山岗上停息,俯瞰钓鱼岛和小长涂。
下山后,沿娘杨线停停走走,一直向东行。途中偶尔碰上一二辆汽车,仅一辆公交隔一二小时出现。这么长时间在公路行驶,几乎没碰到人。这个岛静寂得很。 半途在劈开山处见到一块路标“浪荡山”,穿过后即为浪荡山水库。
行五六里,见一村落背山面水,左青龙,右白虎,背后山脉延伸下来,像两只手臂,将此村落紧紧环抱起来,看门牌号,才知郑家岙。此聚落原有184户,五六百人口,现仅有50位左右老年人。村中房屋大多空置和荒废着。这个村落房屋大多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所建的五孔板二层楼,一般为三开间,少量一层平房。
村落中一棵梨树秋季开花。房屋旁的柿子熟了。
又行四五里到了中柱村。该村背后为中柱山,故名。村落三面环山,西南为出海口。原有275户,700多人,现仅住老年人约70--80人。房屋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所建,单体房屋一般为三开间二层楼,部分为二开间二层楼,也有些平屋,以及极少量三层楼房。
村落建筑有两个特点,一是大多楼房为前后双阳台。
二是楼阳台外立面和山墙外立面有装饰图案。
最后到达大长涂岛最东首杨梅坑。杨梅坑有两个自然村房屋绝大部分都铲平,仅留一二栋老房子。估计是为开发作准备。
这里背山面水,原两个自然村基址东西南三面环山,南面为一个较大港湾,是建休闲度假村较佳之地。
下午二时左右,沿娘杨线原路返回汽渡码头,三时半登上汽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