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渔农村寄递物流“最后一公里”体系建设的建议
周日访小河公园
11月13日儿子带我们去杭州拱墅区小河公园。
小河公园在小河直街历史街区的旁边,位于大运河、余杭塘河、西塘河“三河汇流处”,旧址是中石化小河油库,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是新中国成立后浙江省建立的第一座油库,2019年6月后全面关停。现在改成小河公园,
小河公园占地4.94公顷,被保留下来的3个油罐在加固翻新的基础上新钻了几千个大小不一的孔洞,营造先锋时尚的艺术化光影效果。
不难看出,小河油库作为工业遗产,遵循“因形就势、旧物新用”原则,其审美价值已经成为转换后独一无二的资源优势;再加上特殊地理位置,小河公园正以运河文化、小河文化、油库文化为纽带,讲述历史故事。
大运河是中国国家文化名片,也是世界文化遗产,需要保护传承和利用、传承。小河公园将工业遗产与文化、艺术、娱乐等实现深度融合,小河公园不仅是对废弃的工业旧址予以活化,更为有意义的是将古老的大运河文
近年在杭州居住时间比前几年多了,在一个地方住下来后,我首先在想为何这里称“都市水乡”?为何这里称“三墩”?带着这些问题,我查阅资料,踏察周边环境,逐渐明晰了……
三墩又名杉墩、珊墩,古称兰里,自古是鱼米之乡,境内有文星墩、灯彩墩、水月墩三个较大的水上墩得名三墩。三墩是个水乡古镇,传说唐贞观年间(公元627年)尉迟恭率部驻三墩疏浚苕溪支流,兴修水利,以杉木为浮桥相互联接,始称杉墩。
明末清初,形成集镇,属钱塘县。清代后,属杭县。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与大港,祥符2个乡合并,设三墩镇。
这里河道密布,从地图上看大小河道众多,故称都市水乡。水文化彰显,附近小区名都是“水”字头,水映苑、水秀苑、水月苑,水起苑十多个,地名文化亦与水相关,陆家圩,虾龙圩,三坝,等等。
这里有与地名紧密联系的历史故事。相传,远古时期这里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海边有一个村庄。村里人以捕鱼为生,每到天
草木灰
上世纪七十年代,有一段时间我参加生产队劳动,有一件农活留下较深印象——烧草木灰。
哪个时候没有化肥,农民给农作物施肥用的是农家肥和绿色有机肥。草木灰是农家肥中重要角色,也是农家积肥的重要途经。
草木灰
上世纪七十年代,有一段时间我参加生产队劳动,有一件农活留下较深印象——烧草木灰。
哪个时候没有化肥,农民给农作物施肥用的是农家肥和绿色有机肥。草木灰是农家肥中重要角色,也是农家积肥的重要途经。
每当夏收夏种结束,农活稍闲,生产队队长会安排较多劳动力铲草皮泥,盛夏时节草皮泥暴晒三四天已十分干燥,找个稍宽阔之地,将草皮泥成圆形堆起来,中间预留些空隙,放上干柴,然后点燃,并逐渐在顶部加草木泥巴,这样在一阵浓烟后,明火在草木堆内慢慢烧着。草木灰烧后一二天断烟,看上去像冷土堆,其实土堆内部还有火。村子里曾有人误入还在内燃的草木灰堆,结果脚被烫伤。我们在孩提时代将番薯煨在草木灰堆中,一二个小时后取出,拍掉灰,挖去表皮,即可食用,煨番薯又甜又香,至今仍玩味无穷。
草木灰堆静静地堆在路边,像一座活火山,一旦触碰它,土堆内部的暗火强烈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