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65陆游诗词遴选(86)

标签:
365 |
鹊桥仙
· 夜闻杜鹃
(宋)陆
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聲,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学者(周本淳)鉴赏:
这是陆游中年感慨漂泊无依的一首令词。杜鹃一名杜宇,又名子规,他总在春末时候叫,人们相传它的叫声是“不如归去”。这首词借杜鹃的啼聲写自己半生飘荡。“茅檐人静,蓬窗灯暗”,点明题目中的“夜”字。“春晚连江风雨”点明季节。“春晚”就是“晚春”,春天将近的时候,“风雨连江”,更加速了江畔百花的凋谢。试想在此情境,何以为怀?春天爱听的“林莺巢燕”都被风雨声压住了。“林莺”野外之鳥。“巢燕”,梁上之禽,对举以概百鸟。“总无聲”,把上面连江风雨带来的难堪之情景又加重一笔。这样就为杜鹃声音的出现,创造了凄凉的背景。“但月夜、常啼杜宇”一句陡然一转入题。风雨一停,却只听“杜宇”催归。这一句承上启下,点了题又为下面生了根。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表现题中“闻”字,写听者的感受,也就是杜鹃啼聲的效应。“催”和“惊”是杜鹃的动作,“清泪”、“孤梦”是听者的感受。已经把他乡羁旅之情含在其中。“又拣深枝飞去”表面写杜鹃,暗中在写人,清泪催成,孤梦惊残耳闻目睹,都被杜鹃吸引住了。所以一直看着听着直到杜鹃飞到深林中去。这样杜鹃飞走了,也听完了。但是上文的“孤梦”还没交代,最后用翻进一层的写法,表现羁旅情怀之不堪。“故山犹自不堪听”,表明杜鹃啼聲的悲惨,就是在故乡听了也够难受的,何况是在异乡?更何况半辈子在外乡漂泊?这样就从杜鹃聲惨自然写出羁旅愁深。戛然而止,令人感慨不尽。
这首词的结构是通常的方式,上阙写闻鹃,下阙写闻鹃的感慨。但在写法上,上半阙重在层层烘托,先写夜深人静,再写春暮风雨,气氛非常隆重,有声有色。接着用“林莺巢燕总无声”反引出“但月夜,常啼杜宇”这个令人凄断的声音来。下半阙先专写杜鹃,而人的感情融入其中。“催成”两句从鹃到人。“又拣”句从人写鹃,啼鹃已去,人犹难堪。结尾两句用“故山犹自不堪听”来加重他乡漂泊之难堪,半世“写漂泊羁旅之久,年光虚度,功业无成的这样一些感慨,就让读者从”况“字句里去体会。一”犹“一”况“两个虚字呼应,将上面的景物气氛一齐归结成这个深沉的感慨。读者犹自凄然,作者何以为情!这首词的感人效果就在此中。听杜鹃这类题材是诗词里面习见不鲜的,很容易浮泛落套。这首词因为有作者的深沉身世之感融会其中,所以寻常的题材却使人有不寻常的感受。结尾两句真算得画龙点睛之笔,不可轻轻放过。
附 :图片
2024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