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65陆游诗词遴选(85)

标签:
365杂谈 |
鹊
桥
仙
· 一 竿 风
月
(宋) 陆
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学者(周本淳)鉴赏:
这是一首借渔父生涯来抒写词人隐居生活和心情的词作。唐代张志和的《渔歌子》*写渔父的自在生涯,传诵人口。陆游这首词在此基础上加以深化。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两句形象地表现出渔父的生活环境。“风月”“烟雨”概括了天气自然的几种情况。而“一竿”“一蓑”则是渔父不离身手的工具服饰,既简括又形象,可见作者笔力千钧。“钓台”指严光钓台,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富春江畔。这一句既点明渔父的驻地,,又暗地於严光联在一起,和结语紧相呼应。下面两句写出渔父的高尚情操。从常情说,卖东西多拣人多处,人越多,价钱越可能卖得好。但是这位渔父,连城門都生怕靠近,何况是城中闹市呢?“红尘深处”即指人们争名争利的中心所在。这里从城门引出“红尘”,就是从一般意义的怕热闹,扩展到对名利官场的深恶痛绝。生怕近城门“,就是怕受”红尘“沾染。如果说”一竿“两句是一般渔父的共性,那么”家在“一句即从一般渔父点出这个特定的渔父。”卖鱼“两句写出这个渔父远离名利的高尚情操。
换头处又与开头“一竿”句呼应。“潮生”时出船打鱼,“理棹”指划船出发;“潮平”时“系缆”,停船捕钓;潮落回家,着上“浩歌”二字,见出悠游自得的情怀。潮水的“生”、“平”、“落”都是有规律的,乘潮而出,乘潮而归,渔父一天如此,天天如此。因为远离红尘,自食其力,自得其乐,所以每天潮落时总是“浩歌归去”,这样已经从日常的生活中写出渔父的高尚情怀。题目的内容已经写足了。但是稍微细心一点,上面“钓台”二字还没有交代。所以结尾就从这个意义出发,把渔父的品格和严光联系起来。“旁人错吧比严光”,是对上面的总结,因为这样的生活,这样的情操,和严光相比毫不逊色。这是用“旁人”来问接赞扬渔父,但作者在句中有一“错”字,自然引出末句。“我自是,无名渔父”,自占身份更高。严光把老同学刘秀做了皇帝看得非常平淡,自己仍然是垂钓过活,这是历史上有名的“渔父”,“我自是、无名渔父”似乎比严光还高一等。因为韩偓《招隐》诗里说:“时人未会严陵志,不钓鲈鱼只钓名*。”韩偓也许错会了严光的意思,但不管怎样,严光虽然逃脱了富贵的羁绊,却没有隐掉自己的姓名。这个渔父却连姓名也隐了,岂不更胜一筹!所以结尾两句是全词的顶点。
语言上朴实自然是这首小词的特色,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重复用字,上半片的两个“一”,下半片的三个“潮”字,映带生情。上下片的收束都是用推进一层的办法,“况肯到”,“我自是”,但上片用反诘,下片用直陳,整齐中又有变化。
渔歌子
·
西塞山前白鹭飞
(唐) 张 志 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邪风细雨不须归。
&&&&&&&&&&&&&&&&&&&&&&&&&&&&&
七言绝句
· 招隐
(唐) 韩
偓
立意望机机已生,
可能朝市污高情。
时人未会严陵志,
不钓鲈鱼只钓名。
附:图片
滄洲之春
2024年7月18日
前一篇:194@365网络拾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