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古人追求功名,以“忠”为先。毕竟家天下悬悬在念的就是臣子的忠心。那个春日,走过昌溪古村吴姓上村的“忠烈庙”,被其核心简介惊悚到了。还真是地处歙县深山的昌溪古村,有不曾岁月而变的青山绿水,不易保留的古建民居以及人文景观的存在,还有就是那绵长悠远的传说了。
“忠烈庙”毫不起眼,三间平房破旧斑驳显单薄,但屋前较为宽阔,且铺就鹅卵石路面。三间房屋显然中屋高于二侧。中屋供奉的是唐朝越国公汪华和他的第八子汪俊。左屋供奉了土地菩萨、社公、社母神,右屋供奉的是关公、关平、周仓。这种供奉排序表明了汪华及其子在当地人心中的分量和地位。
(三间平房的“忠烈庙”破旧单薄)
历史上越国公汪华其人,文韬武略,拥有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政治谋略。视为忠君爱国、勤政安民的典范。汪华也确有九子,如同忠烈庙简介所述。只是简介上,说及“唐太宗征辽时,对他拥有九个儿子心存疑虑,怕他日后作乱。汪华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赤胆,便杀了自己的八个儿子,只留下第八子,俗称“八老爷””。这种“忠烈”说法匪夷所思,模糊了越国公汪华的切实功绩,令人无法接受。
(忠烈庙简介)
越国公汪华杀子示忠,有过这种传说(还有待考证)。即其第九子汪献,也称之为“九相公”,天生聪颖,才智过人,棋艺高超,很受唐太宗李世民赏识。有次二者对弈,可叹汪献年少气盛,锋芒毕露,连赢三局,引起了唐太宗的不悦,且有江山隐忧之感叹。历来都是“伴君如伴虎”,越国公汪华为打消唐太宗疑虑,保全族人安全,忍痛杀了汪献以表忠心。唐太宗对此也有愧疚之心,特命工匠用名贵的沉香木雕了汪献的神像,供奉在宫内。至于这尊雕像如何落户在浙江淳安县扎溪村(以前属于徽州)九相公庙内,那是另外的传说了。至于汪华另外八个儿子,均有功名,也各有功绩和良好官名。
为了纪念越国公汪华,徽州各地建有许多汪公庙。唐太宗在汪华死后赐谥“忠烈”。直至宋代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正式钦定建庙,赐匾额“忠显”,后改为“忠烈”。在徽州,越国公汪华有“古徽州第一伟人”之说,“忠烈庙”便是最有力的见证。汪家也是穿越徽州千年的名家。昌溪古村吴姓上村所建的“忠烈庙”始建于元顺帝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想必还是当地民众借越国公之名,祈佑境安民安、子嗣兴旺、各业并举。
作于2024、11、2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