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氏祠堂》小记

(2024-11-23 10:36:56)
标签:

旅游

杂谈

文化

分类: 游记

    一个春日,我们在“歙南第一村”昌溪《古村周氏祠堂》前的广场上盘桓,翘首相盼来人开门让我们进去看看。这间隙也不由打量这座祠堂的环境:坐北朝南,前有昌源河清澈水潺潺流淌,后有来龙山柏森森葱茏树木。祠堂是本地最好风水之说真是一点不假。

《周氏祠堂》小记

(昌溪周氏祠堂大门为五凤楼式)

    一位壮年汉子瞅了瞅我们一行,开了门嚅嗫着说进去吧。那副神情不敢恭维,估计是我们打扰了他,无需门票的参观是一种施舍。近身搭讪,询问祠堂由谁管理?不曾想他敞露自己是周氏第37代孙,想必是村里委托周氏后人管理。祠堂前后还有许多红纸对联,门上厅间还吊挂着喜庆的大灯笼,祠堂以及老乡还没从春节的安闲里走出来。

《周氏祠堂》小记

溪周氏祠堂门楼近影)

    我国的民间祠堂,还是从明嘉靖年间准予修建的。“聚族而居,族必有祠”,由是各地建祠热情高涨,至清朝尤为繁忙。只是几百年来能够保存下来的少之又少。如我家祖上在绍兴的祠堂--永思堂早已被拆毁,就连家谱也在文革中销毁了,就留下一幅口口相传的祠堂对联,用于现在的辈分序列。歙县昌溪周氏祠堂得以完整保留确是珍稀了,以至于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容说,这与昌溪古村地处深山交通闭塞有关,难以吹进的“新风”以及强盛的宗族观念,保护了历史文化、保护了古建。

《周氏祠堂》小记

溪周氏祠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昌溪周氏祠堂三进二堂五开间,砖木结构,徽派古建筑,木雕、石雕、砖雕细致,样样俱全,祠堂全貌保存得比较完整。正门上高悬着白字黑字“周氏祠堂”牌匾,标明周氏家族不一般的家史以及过往的繁华。牌匾上方从左至右依次排布三块绿底白字的匾额,分别为“恩赐进士”、“钦点主政”、“四世进士”。这三块匾额表达的无非是周氏祖上所有的荣耀。但其意义非凡,即周氏祠堂通过这座古建的“眼”,向人们展现出了传统的文化遗产和浓厚的价值观念,以便传承、了解和学习。

《周氏祠堂》小记

溪周氏祠堂五开间六顺堂

    由大门进入正厅,名为“六顺堂”。堂前高处悬挂各样显赫功名的匾额,正前沿有“进士”、“吏部尚书”、“少廷尉”、“水师守备”等,相同规格的匾额也布满正厅前院落的四周。匾额所题之人也非常人,有曾国藩、李鸿章等,甚或还有帝王。无怪乎37世孙说“比红楼梦还红楼梦”惊人之语。从祠堂布局看,“六顺堂”应该是祠堂的核心,名为享堂,也就是族人议事、处理家事、各种活动包括祭祀祖先之地。为何叫做“六顺堂”,百度上介绍“周氏传至第十八世有兄弟六人,后人建祠祭祖,以“六顺”名其堂,始建于明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现存昌溪周氏宗祠为清道光年间(1821一1850年)重建,想必就是在“六顺堂”基础上修建的。

《周氏祠堂》小记

溪周氏祠堂六顺堂

    三进即为供奉列祖列宗牌位之地,名为寝堂。其存在不仅是为了祭祀,更是展示先人乃至整个家族的社会地位和其时做出的成就。一座寝堂就呈现一部家族史。昌溪村周氏族人历来崇尚耕读,明清二朝的四百余年间,共出了四位进士、十九位举人、二十三位贡元、七十四位秀才。入仕为官者众多。以至于曾经在和昌溪村吴姓商家争夺昌源河航行的官司上,让300年无人为官的吴姓吃了苦头,也由此激发了吴姓家族奋发,官商并进,互为守望,光鲜了数百年。

《周氏祠堂》小记

溪周氏祠堂供奉先祖牌位的寝堂)

《周氏祠堂》小记

寝堂供奉的先人牌位)

    参观国宝级的祠堂,是有些感受。一个家族的荣光,都要有领军人物担纲,光前裕后,打造一番沉甸甸的成就,让家族后裔久久走在追求兴旺发达的路上。

                                             作于2024、11、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