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久烟事

(2024-01-14 10:47:46)
标签:

生活记录

文化

情感

杂谈

分类: 记忆

    对母亲抽烟的记忆尤深。她烟量很小,每天不过三、五支,可一日不能没有。自小耳闻目睹,对其抽烟的记忆也构成了深切怀念母亲的一部分。时间飞快,母亲离开我们已29年整了。

    据母亲说,抽烟的嗜好全拜其父(也就是我的外公)养成。母亲是外公的大女儿。民国期间,其父钟振声是老芜湖“振丰粮号”的掌柜。粮号位于芜湖中山路,也就是今天的步行街。钟掌柜常是抽着烟坐于后堂。一旦客人进门,为礼貌起见,便要丢掉手中烟上前招呼。但遇烟未抽完,便唤“大姑娘,把烟接过去”。一次新鲜,二次好玩,久之便成瘾了。

陈久烟事

                                      (母亲的旧照。照片年代久远)    

    1949年后,生活对母亲来说彻底变了样。由“师娘”、“师母”转变为家庭主妇的心理历程,其煎熬、苦痛的滋味,也只有母亲自知和承受。生活翻了篇,家庭拮据、窘况频出,一切都在紧缩,唯有每天的三、五支烟没有改变。这与习惯有关,更是母亲对过往生活仅剩的一点“余念”。

    在我稍大能跑腿时,承当了为母亲买烟的事务。其时一种由蚌埠卷烟厂生产的“东海”牌香烟在市面上非常通行,二角七分一包。若干年后我下放农村乃至读书、工作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抽的都是这种烟。可见那时岁月沉静、变化慢缓。我家住在沿河路,买烟通常要穿过几条巷子到鱼市街的一个小商店购买。商品匮乏,商店自然少。那时烟可以零卖,1到20支都可以。钱少能购买,显然是解决经济不宽裕人群。几乎母亲每次都给我壹角壹分买8支烟,很少买过整包烟。那位店主老头对我很熟悉,每次远远看到我一溜小跑来时早有准备,待我递上钱时,装有8支烟的烟盒就给了我。一般是隔天买一次。偶尔母亲也给我七分钱去买五支烟。

    回过头看,那时父母养育我们真不是一般的艰辛。四、五个读书的孩子,只有父亲一人工作,薪水微薄。即使这样,父母间从没有发生过生活重压下的抱怨、争执,更别说吵闹了,他们相敬如宾,礼让有加。面对我们子女却永远都是一派祥和,一片温情,让我们在无忧无虑的生活空间中长大。这种安然和淡定,我们是终身受用。往深处想,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理应稍大的孩子辍学挣钱帮助父母养家,才能解决生存的压力。可父母偏不,他们心底里的人生执念是,只要孩子能读书,命运才有改变的可能。对此我很折服,决定下一代命运的不是富裕生活,而是精神层面的高度。

    母亲抽烟很有个性。每天忙于家务,得闲将烟点上火,只抽三、二口便掐灭,在那舒口气坐会儿,说是过了瘾,转眼才去做其他事。一支烟要抽多次,火柴倒用不少。那时的烟灰缸,边缘一圈总有几个让你掐灭烟的圆洞,用之恰好。但凡抽烟者见母亲如此这般都觉得有意思,能将嗜好表现于不同常人,也是率性直为了。

    (待续)

                                                    作于2024、1、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