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文化杂谈 |
分类: 随笔 |
近日,与妻和四姐以及小姐二口子一同游览了合肥东乡的黉(hóng)街。这是一条具有地域人文特色与美食文化展示的街区,颇有文艺气息,年轻学子喜于在此度过休闲时光。游走中也增进一些见识。
黉街的东门为主入街口。巨大的黉门,何止入眼,非常钻心。人见后记忆必定深刻。
“黉街”二大金字很出眼。通体中国红,喜庆、祥和感扑面。其造型像官帽?八根大柱撑起了别有意味的门---学宫之门。一对“门当”也似有不尽的诉说。说来有其渊源。黉,是古时学校的称谓。黉街所在地为合肥东部的磨店乡,现已成为合肥的职教城,20来所高校落户于周围。有一个年轻学子欣悦的文化街区,该是多大的福祉。不止于此,此处是清末重臣李鸿章的故乡,“少荃湖”、“文忠路”、“少荃家园”等与地域历史有了文化链接。说到底,“黉”还是源于李鸿章父亲李文安的一句“祗今虚费黉宫粟,潦倒风尘两鬓星”,为其当年参加江南乡试落榜而作。黉街于此而生,恰如其分。
黉街为学子所建,彰显了二大特色。一是小吃一条街,满足学生的聚会消遣需求,也符合其消费水平。因此打造了罍+村(罍街是合肥有名的吃食街)。这是一似福建圆形土楼造型的半封闭街区,如上图所示。经“合肥老火车站”(寓意学子由全省各地来此求学),再由罍+村门面进入。环形的临街楼房门面大都是品牌餐饮店。中间地带的罍+村,造型各异的小吃店造型各异,就是街面上的地摊。
在罍+村闲逛,便会看到许多我们一些熟悉的场景和物件,似在拨动你的记忆,挑起你的怀旧情愫。没有将全村走遍,只留下些许照片。
另一特色是黉街建筑风格以民国时期为主,再现既休闲又有小资情调场景。进入街区,清一色的青砖建筑,座座小洋房透着年代有些久远的灰色。一不小心,也有现代与民国建筑的混合。餐厅、酒吧、电影院、健身房、KTV/琴行、零食店等符合年轻人需要的商业气息,确是挺浓厚的。水边的长廊、街面建筑旁摆放的桌椅,随时供你坐下休息。整个氛围显然是有档次,有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