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抢
(2019-04-13 18:26:39)
标签:
杂谈 |
分类: 乡村旧事 |
每年的“双抢”,就是农村人到了此时也是头皮发麻,心惊胆战。因为太辛苦、太紧张。所以成了知青在农村最有感受的时段。
此刻正是三伏天,一年中最为炎热的季节。在“以粮为纲”的岁月,农民一年忙到头都只是为了粮食,没有多少其他的收入和经济来源。一年二季稻的栽种,提高了每亩的年产量,可保证农民的饭碗,同时也就保证了国家公粮的上交。之所以要抢收抢种,是节气的要求。“立秋”是一个标志,只要在“立秋”前一天插上秧,就能保证正常的收成。而在“立秋”后一天则无保证,甚至绝收,这就是节气的神奇,任何人类战天斗地的豪气在这节气面前毫无作用。因此,“双抢”季节是农村从公社到生产队唯一的中心任务,任何天大的事在它的面前都不是事。家家都在“双抢”前准备好必须的劳动用具,也备好了这期间的吃喝物品。记得那时我们准备了能够存放的干海带、火腿以及一些能够下饭的咸菜。没有新鲜蔬菜吃,可轮流回家取。可很多时候都没时间或没劲跑,只得凑合。因为是第一次参加“双抢”,没有亲身经历过,我们有点好奇,甚或内心还隐隐地有点渴望。
回忆起来,“双抢”的过程大致是这样:抢收,就是白天女劳力抢着收割早稻。男劳力就将割下的稻穗束成捆,每担百余斤,挑到打稻场堆放好;到了晚上,男劳力集中在打稻场将白天收割的稻穗脱粒,必须是当天完成;抢种,即是将已收割完的稻田立即灌上水浸泡,好像叫灌田。队长立即安排劳力犁田,施肥,然后就是抢着插上晚季稻秧。依然是女劳力弯腰插秧,男劳力则将秧从秧田挑到地头放在女劳力的身后。秧插好后,好像还有一次集中的喷洒农药以防病虫害。就这样,从早稻开始收割到栽插完晚稻秧苗,直至最后晒干稻子归仓,前后总要一个月时间。因此,大队知青李文俐对”双抢”有一句特别能够概括”抢”意味的诗句:”早上一片黄金海,晚上满田滚绿浪”。
“双抢”季节,每天天没亮,全村劳力就出现在队屋前,听从队长布置一天的活计。而队长此时必然是对当天要干的活了然于胸,绝不会有任何闪失。他已在夜间对全队所有稻田都已巡视了一遍。我们那儿的妇女,只要能够割稻和插秧,上至五六十岁的,下到十几岁的学生一律参加。我记得那时没有任何人因怕累怕苦而不参加,能够干活的全到场。男劳力更是如此。那个季节,人们都会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也是农民表现吃苦耐劳精神最为集中的一段时间。这时节,最怕下雨,收割下来的稻子一经雨水浸泡那就完了。可七、八月的天气,长时间的雨天虽很少,但阵雨、暴雨常会光顾,只要一看雨要来,人们便会从各个方向跑来,用稻草盖住晒在打稻场上的稻子,以免遭灾。那可真是农民的血汗啊!这时的耕牛也较平时吃得好,全是精饲料,关键时候得排上用场。干活虽是紧张且苦累,可秧苗插上后,为防止病虫害,打农药可是一件有一定危险的活计。长时间站立在田间,几人并排打药同时向前移动,下风的人时间长了很容易中毒。而且农药打在秧苗上,天热水向上蒸发连同农药一起进入打药人的口鼻,也是很容易中毒。每年这个时候,都会传来有人中毒的消息,甚至有人为此送命。想想农民可真苦。
“双抢”,我们都是抱着一根扁担度过,挑稻或跳秧,其他有技术的活我们干不来。此时,我们几个知青也确实可爱,跟随着挑担队伍不示弱,尽管挑的重量有所少外(一般少二十斤左右,但也有百把斤),绝不会少趟数。也正是连日不断的挑担,我们学会了换肩挑担。左右两肩都能娴熟挑担,而且利用挑担中的悠劲可省力,对我们可说是革命性的进步。炎炎烈日下,我们几人基本是不戴草帽,光着脚,打着赤膊,只穿一条裤头穿行在田间地头。热得不行就一头钻入水塘再爬上来继续干活。现在想来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可在当时,我们觉得这样很自然。“双抢”中,我们印象最深的倒是很怕几件事:一是身上沾满稻草屑,阳光下满身是汗,那是又痒又疼,摸也不是,抓也不是,那是相当的难受。现在回想起来,不免身上还起鸡皮疙瘩;二是中午的秧田水表层滚烫滚烫,屡屡挑秧下到秧田,被烫的连跳带蹦,要好一会才能适应;三是蚂蝗。那时使用农药很少,“双抢”期间,田间蚂蝗正是疯狂时。你必须不时地看望双腿,一有蚂蝗上腿,立即打掉。若不注意,蚂蝗一声不响地钻入很深的肉中,根本拽不出来,必须狠命地拍打,鲜血淋淋。一天若要碰上几次,那可真是悲惨。但最为悲催的还是一天三顿饭,我们显得很可怜,虽然很能吃饭,可没有菜下饭。海带炖火腿吃厌了还得继续吃,吃完了,更多的时候是用酱油冲泡成汤,再放点盐、放点猪油,就这样打发掉一顿顿的用餐。也正是这个时候,想必是知青们最伤感的时候,也是最能产生想法的时候。到了晚间,蚊虫成把抓,只能躲在闷热的蚊帐内,外面蛙鼓如潮,又睡不着,人的思绪会走得很远很远。人生的意义,现实的艰辛,飘渺的未来,都会搅得你心里不得安宁。可到了第二天黎明,又会生龙活虎地出现在田间,暂时忘却了一切。就这样周而复始直至干到立秋。
“双抢”结束,可说我们已是皮脱一层,身黑脸黑且黄,体重掉数斤,但我们可心安地回家休整数日了。到家简直是感觉到了天堂,尽情地睡觉,尽情地吃妈妈做得可口的饭菜,似乎多日遭受劳累的憋屈得到了释放,也只有在亲人面前得到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