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知青小组

(2019-04-13 18:19:36)
标签:

杂谈

分类: 乡村旧事

我们生产队在1975年共来了五位知青。我和其中的二位是1月份来的,另二位分别是4月和7月来的。

一位张姓的知青来后不久便被队长照顾安排在本队当民办教师。因此他在农村的二年多点的时间内没干过农活。在生产队做民办教师也不简单,即要教书,又要看管好十来个六、七岁的孩子。令人心悬的是教室座落在水塘边,那是座加工粮食兼抽水的机房。好在他心细,脾气好,也很负责任,从没发生过什么事情。但给我们的感觉他很劳累,尽管不干农活,可心累甚于体累。看得出他很服从队里的安排,也乐意做这事。塘边上的那座小屋离我们住处不远,常常能传来“嘀铃铃”的摇铃声和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我们听来,还真有点趣味。这位张姓知青,上调回城后不服做工人的命运,恢复高考后上了一所医学中专,学得是牙科,后一直从事牙医工作。这还真符合他的性格,细心,有耐心。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自己第一次镶牙就是他给配装的,这以后就再没见过面。听说他90年代就去深圳闯荡了。2014年8月份,一位从深圳来开会的李姓知青见面告知我,他已于三年前患癌症在深圳去世了,据说是劳累过度。听后不觉一怔,半天说不出话来,心中默默为他哀悼!

五人中,小张和小唐是初中毕业生,我和小汪(4月来的)、还有小姜(7月来的)是高中毕业生。小唐是位长航工人的子弟,话语不多,笑起来总有点腼腆。人群中常是不显山不显水的,为人处世很是谨慎。自他招工回城做了一名航运工人后,再也没有他的消息。

小姜很有天分,非常喜欢舞文弄墨,出口很文学,是大队公认的才子。而且人很热情,后来参加大队文艺宣传队时,他创作了很多节目,从作词到谱曲,都作的有模有样。他家住在城乡结合部,距生产队最近,我们实在无饭可吃时,没少到过他家蹭饭。其父是一位大型工厂的厂长,母亲是位看上去受过很好教育的人。我们到他家总会受到热情接待,常会觉得不好意思。小姜因在家娇生惯养,缺乏劳动锻炼的缘故,干农活真是出尽了洋相。他平时走路,习惯于脚尖先落地,走在不平的田间地头,就有不妥的感觉。一副重担落在他的肩上,全身相当的不协调,比看走路顺拐都别扭。常会在田间出现一副担子挑在肩上找不到平衡而转圈的窘况,惹得全场人开怀大笑。因此,每当他上工,田间地头总会有阵阵笑声。说句实话,屡屡见到他的那种非常不合势的干活做派,不自然会冒出上山下乡对他真是一种罪过的感觉,虽然也会跟着笑笑,可最后总有一点苦意。不仅为他,也为了自己。据说他恢复高考后,参加二次考试都没有被录取,转而考上了银行工作。后又不知怎么辞职做起了自由职业。几十年过去,从未相见过。

知青小组的五人中,我和小汪最对味,相处最好。他的身上有一种我与生没有带来、后天也养不成的宝贵品质,那就是肚中能装得下任何人和事。之所以他能成为我们这个知青小组的组长,正是这个道理。后来他学中医,做了一名医专教授。当然,我们这辈人选择职业的自由非常有限。他若是从政,他的这种品质非常符合我国的政治生态。再加上他的宽厚、忠实,不张扬,定会在群体中出类拔萃,上下左右都会很宽心,也会很放心。他是一位南下干部的子女,但其身上没有一点纨绔之气,正直、好学倒很显然。我们一段时间的相处,对于二十来岁的人来说,很要好的显著标志就是形影不离,也是无话不说了。我很怀念这段和他在农村结下的珍贵感情。在以后恢复高考,各自奔赴前程的几十年间,几近两茫茫,屡屡想起内心都充满了悔意。我们处在二地有所不便是实情,近几年虽有过接触和来往,与当年友情相比,很显淡然。总以为以后会有大把时间叙旧,殊不知不饶人的岁月箭一般逝去,转眼各自都到了退位退休的年龄,真成了人生一件憾事。近日在博客中写到农村岁月这段文字,他以及回乡知青小曹等人跳入脑海,骤然间就有一种非常想见到他们的欲望,而且非常强烈,以至于迫不及待地操起了电话打过去,很直白地告知挺想他们的,并告知近日将去看望他们。二天后我也就出现在他们的面前。尽管话还没说够,可内心的情感却在见面中得到了一点满足。我想我一定会常去看他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