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进“土方队”做苦力

(2021-06-12 10:23:27)
标签:

杂谈

分类: 故纸有意

(接2020、9、6后)

那还在遥远的的1974年,一个青涩又不知何处是未来的年纪。

高中毕业等待下放郊区的时日遥遥无期,那是在家最为无聊的时候。和楼下与我一块长大、也是在家等待下放农村的“毛毛”,经人介绍去了俗称的“土方队”做起了苦力。   

这是一件不易做的差事,完全靠体力才能胜任。说起来非常简单,就是江中运沙的船靠岸后,用箩筐将船中沙抬到江堤背水的一边,虽只有短短的七、八十米距离,可要爬江堤,约有一百五六十斤的重量二人抬,一个上午几十趟来回,委实是很够呛的。每趟抬完回程发一个凭物,结束后,就用这些发的凭物和工头结账算钱。记得一趟好像就几分钱,半天下来可挣几毛钱。                                

刚去干时,出洋相是很正常的。我和毛毛搭档,虽然能抬起,可总扶不好箩筐,常是半途翻倒而作废,还遭人讥笑。最难挨的还是肩膀,一天下来,红肿不说,皮都磨破了;其次是二条腿,连续不断的上下坡,半天下来就像灌了铅,重的迈不开步子。好在这个活每天只有半天,若是一天一般人根本干不了,何况我们这些学生娃了。起始,我连续坚持干了三天,到第四天实在是早上起不了,肩膀疼得不能碰,浑身散了架似的,就歇息了一天。以后好像逐渐好了些,但绝不能说是适应这种苦力。半天下来,下午基本上就得睡在床上,到了晚上人才有点活力,才肯说话。                                  

我也就在那时,发现了“毛毛”特别能吃苦,也很有韧劲。他那时的身子骨还没有我强壮。尽管每天都是体力严重透支,他却能咬紧牙关坚持,从不无辜缺勤。从他的只言片语中,我时常得知他家中好像又没钱买米面临着断炊了。他必须珍惜眼下的挣钱机会,以解家中的困境。我常望着他发愣,不知是怜惜,还是敬佩?也在心中想过,若是我家也是如此,是否能像他那样硬扛着?真不得而知。苦难真能改变人,也能造就人。由此我想到,他到农村后必定能受得住任何重体力活的磨练。

在“土方队”的日月里,我就盼着天下雨,似乎下雨就可心里坦然地在家休息了。记得那时能让我坚持下去的还有一个非常书生气的念头,即是在高尔基所说的“苦难大学”里,可接触社会最底层的人物,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思想状况,或许对未来有一点用处。可实际上是每天累得就想往地下躺,话都懒得说。有何精力关注他人的思想及其行为?当然,那些人在重体力活面前的淡定、说话毫不遮掩,我是记忆深刻。

就这样,我和毛毛在土方队周而复始的做了三个月的苦力,尽管有所适应,境况有所好转,但还是承受不住活计的重负。直至毛毛正式下放农村,我们也就结束了这段难忘的“土方队”的苦力生活。但记忆却永在心底深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吴家花园
后一篇:G同学下乡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