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旅游文化杂谈 |
分类: 随笔 |
这对并肩而立的二栋大屋,饱经岁月风霜,尽管也是青色砖小黑瓦马头墙,门脸也不大,透出的却是一种不寻常。左、右分别为淮军名将领吴毓芬、吴毓兰兄弟二人的故居。细心人会发现,兄长的屋明显高于并稍大于为弟的。很有意思,古人讲究孝悌,善事兄长也延伸至建房上。
二栋大屋间有条一米多宽的巷子贯通二家,也是现代游人进出之道。巷口前左为绿油油的松树,右为蓬松博大绿红相间的石榴树,毫无对称之感。巷口二神兽向天而立把守着小巷。青石垒就的门楣上是李鸿章题写的“吴家花园”匾额,显出其时房主的不一般。这条巷也被称作为“手足巷”。兄弟俩将屋做成一条小巷进出,足见其情深。
吴毓兰故居与其兄对称存在。室内多闭或是在装饰。有一室开放,却已是现代仿古摆设。言而总之,老屋在、古韵也在。

屋后花园绿色当家,草地、树木、盆景、青石板不失当年风味。想必原来决不至于如此之小,既然是园,原先必定有石山、小池塘等。已经百多年风雨的浓缩。园左有一亭似填补了视觉的不足。
通往吴家花园的路口,有座新造的吴氏祠堂。虽不开放,外观看过去挺有气势。俗话“乱世藏黄金,盛世修家谱”。当年锦绣年华六家畈的吴氏已不沉默,似要让世人惊叹和感怀!
相比六家畈古民居群,吴家花园有意思得多。只是不知前者为何游人多,造势大。后者却“门庭冷落车马稀”,孤零零地立于违和的村中。离开时有点不知所以地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