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手工活和其它

(2019-03-17 20:32:13)
标签:

杂谈

分类: 故纸有意

有些记忆,总是静静地躺在心间的某个拐角。尽管其时是一种生活的无奈,或是有过叹息,可经过岁月的尘封,打开时却又有一种清欢的体味。不经意间在故纸堆里看到一句幼时做过许多手工活补贴家用的记载,于是乎那个年月兄弟姊妹作着各种手工活计的场景就一一冒了而来。

幼时的记忆中,我家做过多种手工活计,有过绞手套、织尼龙网袋、糊火柴盒等。我家小姐姐干得最好的活是绞手套和织尼龙网袋,手灵巧,既快又好。最深的印象就是糊火柴盒。这个活有几道程序,先是糊盒底,即是糊成装火柴的那个盒子,然后是包盒子,贴封皮,再将已成型的火柴盒晾干捆装,最后送火柴厂。记得是糊一万个火柴盒可得六元钱。我家高产月份是每月可糊二万。


手工活和其它

每到晚上或是星期天,那是全家热火朝天干活的时候。全家人聚在一起,刷浆糊的,扭边的、纳底的,各负其责。兄长爱看书,依仗手快,边干纳底的活还边看着书。时常看得走神,眼前积了许多活。此时,父亲总会用手在其头上拍一下。兄长一下惊醒,会疯狂地追平大家的进度。过会又是故伎重演,周而复始。那时家中弥漫的都是浆糊和木柴的杂合味道。糊成待晾干的火柴盒到处摆放着,走路要相当的小心,一不留神就会踩上,那可要返工的。

最有成就感的是给已成型的火柴盒打包成装。父亲是这道工序的好手。我们先是将已晾干的火柴盒10*10在样盘里码好,父亲用细麻绳捆紧,10盘成正方形再用绳打捆。这样就是1000个火柴盒,很容易计数。待打成10个正方形就是1万,便是我们一个阶段工作的结束。成就感就是这样可获取六元钱报酬了。

 

手工活和其它

                                                                      (我的父亲)
      

   待我1962年上小学后,可能是火柴厂机械化程度高了,不完全依赖民间糊火柴盒了,每月得通过街道证明确实家庭生活困难才有限量的配给。这一限量的糊火柴盒任务,就成了五奶奶和我每天的事情。我记得,干这活的时间都是在下午。放学前,五奶奶就已摆好摊子,边干边等我。一放学,很自觉地放下书包就干起来,每天定量糊500个盒底,承诺我糊完就可出去玩。每天都是糊完后,天已黑了。糊完出去玩是我每天的追求,这也就成了我每天干活的动力。可极少有干完活天还亮的时候,总是在怏怏不乐中期盼着明天。

我至今还很清晰地记着这么一个情景:那是在上世纪60年代初,我可能在六、七岁,三姐已到合肥的安大读书。放暑假时,经人介绍,三姐和读高中的四姐就在家门口做起了小工。那是一个抬陶瓷坛子的活,是从河边抬到我们家后面的一个地方。正巧我从楼上下来走到巷子内,就看到这二个姐姐满脸通红,边走边笑,扭扭捏捏,神情显然很害羞,一点也不协调地抬着一个不大的坛子,从我面前走过。望着她们的背影,我觉得很好笑,也非常滑稽。

我至今也很清楚记得这么一件事:那就是兄长上中学时,见到家门口差不多大的孩子,暑假卖冰棒以济家庭生活时,嚷着也要去干。父亲替他做了个非常简单的冰棒箱,翌日兄长便与邻居同去冰棒厂兑了些市面上普通的冰棒,学着冰棒人叫喊在街头兜售。不巧,那天下雨,没有炎炎烈日,冰棒难以卖出。天黑时,兄长满头雨水,背着大半没卖掉的冰棒,灰头土脸的回家了。父母没有任何言语,满眼怜惜。那天晚上,我们吃了很多平常很少吃到的冰棒。此外,兄长还在离家不远的一条小巷子口,摆过小人书的摊子。 

那时的生活确是一路艰辛,不免也有些伤感。可现在看来,倒成了一路走过来的一个个让人回味的风景!曾受过的苦难,今天能够笑着说出来,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情怀。不是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少时的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