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春节后,按惯例,从研究室-课题组-个人,都需制定全年工作计划。我的计划大致如下:参加叶运青老师修剪课题的全部工作;做一点群体生理方面的工作,和密植组协作。主要是密植园群体和个体矛盾的分析;继续从水分生理上找出茶树叶片细胞水分状况的变化情况与1.生长—休止的关系。2.旱、寒的关系。3.与萌发迟早的关系。4.栽培措施(如灌溉)以使茶树在最佳水分状况下生长。如有能力和时间可从光合作用及生化分析上做点工作;如果光合仪没有毛病,性能稳定,可参加课题工作。
春茶开始后,根据工作计划于4月中旬制定光合作用测定的试验方案。正确的方案设计往往比试验本身都重要。所以,设计取决于设计人的水平和经验,其高低也就决定了试验的价值。我曾设计的试验方案如下:
一.目的和要求:根据”衰退茶树树势复壮技术研究“的课题要求,探讨不同修剪方法引起的茶树叶片在光合作用上的差异与树势恢复的关系,从而为茶树复壮技术提供生理依据。
二.理论依据:衰老茶树通过修剪(深、重剪),引起茶树新的树冠在生理年龄上的倒退(不是茶树生理年龄的倒退),随之在各种生理机能上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强化,如光合作用强度的增加。因此,通过修剪能复壮树势,延长和稳定茶树壮年后期的茶叶产量。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1、预备试验:熟练掌握仪器的使用,了解其测定的适宜温度、照度。
2.春茶采摘前,正式测定一批去年留叶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强度。分四个处理,每个处理三个点,每个点三次重复(下同)。春茶中期再测一批,对象是一芽3-4叶全展,并记载测试时的温度、照度和叶绿素含量。
3.夏茶前期和中期分别测定一批,对象分别为春茶留叶,即一芽三叶全展。
4.秋茶前测定一批,对象为树冠成叶(主要是夏茶留叶);秋茶中期测定一批,对象一芽三叶全展(第二或第三轮茶发的)。
5.以后每月测一次树冠面成叶的光合、呼吸作用(各处理要求树龄一致)。
6.测定顺序:需定点挂牌(图略)
四.预期效果:茶树修剪后,光合作用表现出增强,这也与修剪的深浅度有关。修剪深则强,修剪浅则弱,并且保持的时间也与之有关,修剪深则保持时间长,反之则短。
五.下一步工作设想:根据本课题要求,究竟何种修剪方法的交替能使稳产时间更长。设想随课题深入,连续测定不同处理,探其修剪茶树在光合强度上持续时间上的长短,明了何种修剪方法交替能使茶树光合作用保持最佳效果。
现在回过头看,深以为是当年书生意气,不知天高地厚。其时确以为在这方面能有所作为,才下了大劲。殊不知路漫漫,深受客观条件限制,并非人力所能为,也只能在纸上谈谈而已。特作此文,以为纪念。
作于2018、8、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