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期总结

标签:
杂谈 |
分类: 茗人况味 |
一年过去,见习期结束。按惯例都得对自己一年的工作和学习做个实事求是的总结,肯定成绩,找出不足,以利今后更好地成长。其时,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对事物的判断和评价,基本还是以事实为准绳,少有罔顾事实的拔高或诋毁。作为我们是满心虔诚,当成要事来完成。
1983年8月26日下午,星期五。坐在办公室,对入职一年的工作学习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屋外烈日炎炎,屋内高温难耐,一台座式风扇呼呼地吹着热风。尽管不时在房间内的地面上喷洒水,可额头上还是流汗不止。整个一层楼似乎不见有人踪影。一支笔握在手中,想法很多,却一时无从起始。思来想去,还是得从实际工作说起。说起来很简单,二项内容,一是熟悉田间工作;二是学习有关生理测试仪器的使用方法、测试方案的设定及具体测试。当年的见习期总结仍在,并有二稿。尽管现在看来有些啰嗦,为保持当年风貌,特抄录原草稿如下:
“来所工作一年了,在见习期满之际,对本人的工作及其有关情况作一总结实有必要。这样,既能使自己系统、全面地了解自己的过去,更能使自己对于今后工作发扬什么、纠正什么、抛弃什么有清楚的认识。‘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本年初曾在工作打算中谈到的二项内容:一是对于我们刚走上工作岗位上的新人,应熟悉田间工作才是;二是学习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此外,提到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做些生理方面的测试工作。据此作出总结。
田间工作,对于农业科研人员必须熟悉,尤其我们搞栽培研究的,更不能含糊。因为科研工作是以它为基础的,从它开始的。对这个问题是有认识的。本人参加叶运青老师的‘修建‘课题组,在今年的茶季中,叶老师有意识多多安排了观测项目,如百芽重、密度、芽叶机械组成分析、嫩梢长度等。现我已初步熟悉和掌握。对此,我还有这样的认识,这些观测项目学起来、做起来并不难,难得是对工作实事求是的高度责任心。叶运青老师对田间工作的一丝不苟的作风(近似于苛刻),给我的感触很深,这一点很宝贵。熟悉其他田间工作的有:一次偶然机会接触到试验地的布置,虽没有亲手尝试,印象很深;在几个茶季中,接触到施肥、修剪、采摘等田间一些栽培措施和管理方法,基本掌握了本所对这些措施、方法的具体要求和标准。
就田间工作来说,要熟悉和懂得的还有很多。检查自己不足的,就是不能主动到田间接触实际,发现问题。有时还凭兴趣做事,这是不应该的。对工作积极主动,有高度责任心,应该是科研人员最起码的素质。我是这样认为的。
来所后明确自己是分配来搞茶树生理工作的。茶树生理研究可以说是很少的,研究手段也不高级。再则,我所一切科研工作都是为生产服务的,茶树生理的研究自然也不例外,这对于理论性、对自然世界认识性很强的生理学来说,将其应用于实践确是大大的难题,确实我是头疼的。为工作寻找一条切实可行的路,还是毫不动心地等待,是我当时的矛盾思想。我是这样想的,作为我们,应有信仰、有追求,这样工作上才有热情。再说我们还年轻,有时间、有精力积极地多做一些工作是有好处的。这种想法确能使自己得到精神鼓舞,我决意为工作寻找一条切实可行的路来。
对于茶树生理工作,我是从阅读资料开始的。我翻阅了所内资料室现有的有关这方面的资料,使自己对茶树生理研究的现状有了大致的了解。这样做有二个好处,一是避免重复别人已经做过的工作,以利今后工作深入和新颖;二是可以学习别人的研究方法,从中可得到许多启发。
仪器是茶树生理工作开展的手段,没有它是不行的。所以必须进行仪器使用方法的学习和掌握,这是工作的重要一环。我室现有仪器很少,我想能将它们使用起来,也是不错的。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现有仪器都有所了解,只是掌握程度不一,有的好些,有的差些。如对折射仪、活体叶绿素仪等掌握得要好些,对光合仪就差些。
现有仪器的测试方法的摸索,是生理工作的又一环节。它是进行实验的先导。在测试方法的摸索上,由于受仪器及其配件限制,目前为止主要是对叶片组织的含水量、束缚水、自由水、水势等测定方法做了尝试,并已有效果。此外,对叶片组织相对含水量、水分饱和亏的测定也做了初步尝试。
在现有水平和条件下,如何结合试验做些具体的茶树生理测试工作,便是在上述基础上的有一问题,既要有实际意义,还要切实可行,我是这样想的。我同品种研究室的吴萍、栽培研究室的徐海聂曾反复讨论过,认为目前做些茶树水分生理的研究工作是比较合适的。原因在:一是受仪器的限制,只有做些水分生理方面的工作行得通;二是水分生理研究也有实践意义,尤其在特殊季节;三是这方面工作也比较新颖。我们在梅雨季节和旱季做了一些工作,试验对象是栽培室密植园的不同密度栽种的茶树叶片和品种室选育的早、中、晚搭配的几个品系的叶片,测试内容是叶片组织的含水量、自由水量、束缚水量、水势。通过数次的测试,我们确实有了经验,也积累了一定的数据,了解了一些微观东西。我们还准备做下去,以一年为周期,看其变化情况。并打算做小节和总结。
茶树生理工作刚刚起步,至于以后向什么方向发展?我也曾考虑过,因为农业科研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所以生理工作也得如此。故摆在面前的问题就是如何将茶树生理工作同一切具体的增产措施及其他集合起来,为农业技术措施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对此,我是有信心的,一定要去做的。只是一定要打好基础。
一年的时间,虽不长,但也不短.如充分利用起来,还是能做许多事情的。回顾这一年,实实在在感到自己做的工作是很少的。从主观因素分析,自己没有那种紧迫感,也未积极主动地创造所需要的客观条件,只让工作停留在现存的条件和水平上。再检查自己其他方面,盲目和急躁经常是自己出现的毛病,这样往往使自己做无用功,其结果是失败。这些是该抛弃的东西。
以上便是本人对一年的工作总结。如有误请指正。”
当年的见习期总结,今天看来是水平很凹。通篇看下来,有几点很重要:一是做科研工作必须要有强大的职业操守。任何大差不差的做法或观察必将给研究和判断造成事实上的巨大差异。这方面叶运青老师给我做出了榜样。她的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至今还历历在目。今年五月(2016年)去祁门故地重游,在昔日老友陈锐处得知叶运青老师于今年初在肥去世,听之楞了半天似没回过神来,好大的憾事。在此,只能以薄薄文字寄托对她深深地哀思。二是茶树生理工作,已在《兴趣难落地》一节中叙述。作为专做该项工作的我来说,已自行做着茶树水分生理的研究。但对茶树光合生理的研究还没有彻底结束,还准备在1984年茶季开始时继续做。并且对茶园密植生理的分析也有了浓厚的兴趣。三是一年对日语的自修在进行中,有干劲,从未间断,学习颇有收获。那一年,内心总有一种紧迫感。那种不安于现有条件和水平、急于主动创造有利客观环境的心境,也是怪折磨人。虽是自找的,可似乎符合内心的召唤。尽管有些盲目,可那种青春盎然的露才扬已的意气,真极有光彩。只是书生般的报国情怀,虽有活力,却难与按部就班的工作节奏相适应。这些都给自己留下了非常难忘的记忆。光阴虽已流逝,却仍然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