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祁门县

标签:
杂谈 |
分类: 茗人况味 |
祁门县,也称梅城,是徽州大山深处的一个县,属安徽的最南端。其西南部与江西浮梁县搭界。该县城东北处有座山,叫做“祁山”,西南边有座“阊门”,故而有了祁门之县名。
其时祁门全县总人口17万,县城人口也就不过三、二万人,是个很小的县。据记载,历史上祁门县人口曾达到过近50万。19世纪中叶后,徽州成为了太平军与清军的战场,人口剧减大半。直至现在全徽州人口都与当时差距甚大。上世纪80年代时期,祁门大山里驻扎了不少部队,均属二炮部队,也就是现在的火箭军。因此山里面建有诸多的隔离区,属于军事重地,百姓不得擅入。那时春季,好友陈锐常带我们在周边山区游春,顺带采些春笋。你会发现进山深了,路旁便会有提示军事禁区的路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每天天还没亮,部队的多辆大卡车便已到达县城采购副食菜蔬。本已不大发达的市场供应,经其染指,常是被“洗劫一空”,引发市场紧张,我们常是有钱买不到新鲜的蔬菜。不仅如此,还造成当地菜价奇高。有个叫做“小路口”的乡,设有驻军医院,对外开放,距离县城也不远,医疗条件及服务态度都挺好,所以县城里多有人去那儿看病。
祁门是最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所以森林覆盖率很高,达85%以上,可说是皖省最高的。因此山区气候特征明显。总得来说,气候还算比较温和,但日照时间较少,春季雨量较为充沛,常是阴雨绵绵。夏季的湿热令人难耐,秋季早晚温差较大。冬季略显寒冷,但很有意思。那时家家都有炭火桶,常是一家人围坐着取暖。好像祁门人特别怕冷,冬天外出时,许多人都手拿一个小小的手火炉,里有炭火可供取暖。更有意思的是学生,一早到学校都会带上一个小的炭火炉,可坐在上面,双脚搭在底层的炭火上驱寒。站在路上看,真是一道别致的山区风景线。
由于是山区,所以祁门的经济作物异常丰富。除了负有盛名的茶叶之外,还有猕猴桃、山楂、柿子、板栗、葛根、笋、香菇、木耳等。山区的野生动物也很了得,最有印象的是蛇。有一种叫做蕲蛇的可能是祁门特有的,有剧毒,属于珍稀品种。为此,祁门县有所很有权威的蛇伤研究所,专为山民排忧解难。在矿产资源上,虽有多种品类,可藏量最大的莫过于瓷矿。距县城10来公里有座金字牌瓷厂,生产各种瓷器,规模不小。此后在县城以南的七里桥又新建了一座赤山瓷厂,招收了数百名青工,挺有声势的,解决了当时祁门县内许多嗷嗷待哺的待业青年的生活出路。当然,其时祁门最有份量的还是茶业生产,为红茶之乡。除了县城内一座在省内乃至全国、世界都有名气的“祁红”精制茶场外(祁门茶厂)。县内多处都设有初制茶场,专为祁门茶厂提供初制茶以便精制供以出口。
那时的祁门县城很小。一条十字街,前后二端不过三、五百米,走一会便到头。所以我在那里生活,常有夹在风箱里的窒闷感。十字街中心的西北角、东北角座落着二处与百姓生活最为密切的建筑,分别是百货公司和邮局。百货公司以西50米处是一座电影院,其时娱乐活动极少,那里就成了我们最常去的地方。在十字街后均为祁门的老街,至今还保留多条。2017年5月去祁门,还特地在破旧的巷子里走了一遭。
我所在的研究所就在县城东西向那条街的西端,紧邻凤凰山,对面是县人武部。研究所西侧有条路通向灌木岭,县委县政府就在那条路上。再往里走,便是我们单位呈一字型沿山且依山修建的宿舍。研究所的试验茶园也在那山坞中。
出县城东边,横贯着一条河流,名曰阊江。宽约六、七十米,水清澈见底,是炎热夏季人们游泳或聚集纳凉的地方。祁门许多文学爱好人士常有以“故乡的小河”为名创作诗文,深情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记得在校读书时,一次同学们说到长江,祁门籍同学许乃新说到,他的家乡就在阊江边上(与长江读音相同),说的同学们都哈哈大笑起来。这条河可说是祁门的母亲河了。它发源于祁门县大洪岭深处,为祁门县境内最大的河流。向南流经江西景德镇至鄱阳湖,全长253公里。这条阊江,属于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河内特有的“光倒刺鲃”和“光唇鱼”(俗称石斑鱼)二种鱼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水生经济动物。
祁门最有古迹意味的就是阊江上的“双桥”了。它们平行地横跨在河面上,犹如一个等号。一条名为“平政桥”,西向正对县城的大街,一条名为“仁济桥”,西向通往祁门的老街小巷。二桥相距200多米,上下相望,颇有遗风余韵。相传“平政桥”原为木桥,明嘉靖年间改建为石拱桥。由于该桥处于皖赣公路要道,于1935年又改建为公路桥,可通汽车。后又以钢筋水泥加固,并修建了人行道,整个桥面约有十来米宽。“仁济桥”保持了旧时的原貌。此乃清乾隆时期修建,清同治时重修一次。宽不过六、七米,拾阶上下。桥墩青苔满布,呈褐绿色极有沧桑感。“双桥”是祁门唯一入选国家文物局主编的《中国名胜词典》的古迹。
整个祁门最有旅游价值的便是牯牛降。它位于石台县与祁门县交界处。二县原同属徽州,后石台县划属池州,便就有了牯牛降原地归属之争了。目前牯牛降景观,四分之三在池州石台县,四分之一在黄山祁门县。我曾于上世纪90年代去过一次,那时还刚刚开发,鲜有综合服务设施,只能当天游览当天就得离开,否则无吃无住。那里确实是原始森林,当以牯牛松为最。有“西黄山”之称的牯牛降,有着集雄、奇、险的山岳型自然风光,目前已为旅游的胜地。2017年5月,我和妻去祁门故地重游,老友汪健陪同我们又去游玩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