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用心写就的文章(一)

(2017-12-23 10:39:23)
分类: 茗人况味

自1986年12月起在阅览室的暖阳下阅读日文原版杂志《茶叶界》,一个问题日益引起了我的关注,即是日文杂志里不断有日茶或是日据下的台湾茶源源不断进入东北茶市的详细介绍,大有全盘取代的意向。对此我兴趣盎然,有意对1933年1936年《茶叶界》原版杂志进行了专题阅读和资料搜索。一个很清楚的事实:就是1931年9.18事变后,我国东北是日本转嫁世界茶市危机的最为理想的场所。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东北三省茶市几为日本全部占领。

为此,我在学习并参考有关专家曾发表的史料基础上,于1987年7月动笔撰写这段史实,题目是《概述“9.18事变”后日本侵占我东北茶市的史实》。数月时间写成后,曾投往本专业杂志。因不具科研和生产指导性,也就毫无价值。几经几家本专业杂志的周折,终是被拒之门外,似无商量的余地。后思量,应选定投往这段史实的发生地、而且是以史为主的杂志才是上策。于是才选择了黑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主办的《北方文物》杂志。记得该刊一位王姓的责任编辑收到文稿后,来函表示题目很新,是该刊从没有接触过的,史料也挺丰富。并提出了很有针对性的修改意见。为此该刊与我几次来往回复函,核对数据以及地名等问题。最终确定在该刊1990年第2期刊出。此时,我已从当时的徽州调至省城工作。因工作性质迥异,其时也就少了兴趣。今天回顾此事,很有感概。应该说,这篇文章是我所写过的文章中,用时最长,光是译文搜集资料就用去半年之多,后撰写以及断续修改补充等前后有二年多,用心也最苦。所以记忆深刻,终生难忘。

最用心写就的文章(一)
                                                       (这本《北方文物》杂志一直保存至今)

特录下这篇文章,以此纪念。

我国东北向不产茶,每年由南方的皖、浙、闽等省供给约六七百万斤至一千万斤,以满足市场需要,并由此形成了传统的南茶北调的供求关系。9.18事变后,东北的茶叶市场也遭到了日本大规模的侵占。1932年,日茶进入东北市场的数量仅为3万余斤,且为满足在东北的日本人所需。1934年时就增至150万斤,1935年又猛升到近300万斤。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展开后,我茶因交通受阻,东北茶市几为日本全部侵夺。1938-1939年日茶输入近1300万斤(包括我国华北茶市也已被侵占);1939-1940年又升至1500万斤。本文就“9,18事变”后日茶侵占东北市场的史实作一概述。

                        一)

日本是世界上生产绿茶的国家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茶业随其经济的充分发展也迅速地进入了繁荣时代。其时对内大事倡设研试验机构,健全各种茶业团体,在民间进行各种茶业宣传,普及茶业知识,倾力应用研究成果于生产上,栽培的集约化和加工的机械化程度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因而称雄于国际茶市;对外则致力于扩展销路,开拓市场,总输出量逐年上升。以出口美国为例,1900年约3700万磅,1920年时几乎达到5000万磅,是日本茶出口的黄金年代。

20年代后,世界茶市发生了巨大改变。新兴产茶国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等国使用英国研制的制茶机械所产的红茶冲向了世界,并很快被欧美市场普遍接受(世界茶业的主要市场是当时不产茶的欧美市场),并有力地占据了世界茶市。尤其日本茶的主要输向地美国市场已转向嗜好红茶和咖啡。仍以输美为例,印度、锡兰1900年出口至美国的红茶仅为600万磅,1933年达到了5600万磅,而日本至1933年时输美绿茶已下跌到2000万磅。再从世界茶市看,1890年时,印度、锡兰出口量只占世界茶市总量的35,3%,至1930年时已占76.6%,而日本却从14%下降到2.7%。国际茶市的变迁致使日本绿茶输出沉滞,生产过剩,带来了茶业经济的危机。

1931年,东北三省沦陷,日茶输至其傀儡伪满洲国已是顺理成章,不可避免的了,这乃是转嫁危机的一个最理想的市场。(续)

                                 作于2017、11、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