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涉台茶史的考究

(2017-10-30 10:25:43)
分类: 茗人况味

我是个比较喜于钻故纸堆的人,只要条件许可便向往之。年轻时如此,退休了更甚,秉性所在。自投稿专业外期刊初尝甜头后,更是辛勤劳作,不以此为累,反倒觉得挺乐乎。

话说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诸多港口被迫对外开放,茶叶便很快成为了台湾最大宗的出口土特产品,一跃排在了首位。国外市场的需求,刺激了茶叶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必然产生巨大影响。首先就是断绝了同大陆尤其是福建的传统贸易往来;由以往基本是纯进入商品,变成了主要是出口商品;农民纷纷弃种传统植物改种茶树;为应对茶业生产和出口,一些生产、加工、出口等组织形式便应运而生;茶业的大量生产也就有力改变了台湾的商品结构、尤其是农产品结构等等。从19世纪60年代后茶叶兴起,台湾生产的乌龙茶90%出口至美国,包种茶则出口到海峡殖民地及爪哇华侨,几十年一直看好不衰。

20世纪初,世界茶业形势发生巨变。即是印度、斯里兰卡等新兴产茶国使用了英国研制的制茶机械生产出的红茶冲向了世界,并很快被全世界的茶叶市场所接受,发展巨快。这对当时主产绿茶、青茶的中国包括台湾、还有日本都是致命摧残。尤其是美国市场转向红茶,台茶无力抗衡致使其衰落。其时,台湾处于日本统治时期。如果说19世纪60年代后,台湾乌龙茶和包种茶的兴起与资本主义商业资本的侵入有极大关系,那么20世纪台湾红茶的快速兴起则与日本施行殖民政策有关。1911年台湾红茶产量156吨,所占生产总量1.31%,1940年产量已达6230吨,所占茶叶生产总量56.52%。这在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台湾,茶业的快速转产并非易事,尤其跨越种植业、加工业二类,若是没有相应的经济条件和工业水平是不可能完成的。再则,实现茶类快速转产,没有一定的奴役程度和强大的殖民统治威力,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为此,我于1989年3,在充分收集资料并仔细推敲分析的基础上,写成了台湾红茶兴起的原因、策略和机遇,并投至《农业考古》杂志,安排在1990年第一期刊出。

涉台茶史的考究                                                              (洋洋洒洒几千字的文章)

在对台湾建省前后的茶业情况、乌龙茶以及红茶的产生及兴衰等作了考究后,综合台湾茶叶生产各方面的情况,也是因势利导,索性就台湾茶园面积、产量区域分布变化及单产、生产发展特点及经营管理等进行了系统分析,撰写了台湾茶叶生产发展特点及趋向分析,投稿至福建农科院《台湾农业情况》杂志并于1989年2期刊出,以便大陆同行了解、参照和有益吸取。不难看出,台湾茶叶生产与大陆相比,自有着长处,诸如以适应经济发展要求,实行大规模的茶业经营制度;在机械化上,工业化程度较高,普及面较广;单产较大陆高出一筹等。

                涉台茶史的考究                              涉台茶史的考究

                                                               (台湾农业情况)
    

自1985年首度接触台湾茶业诸情况,也是不可收拾。连续几年在工余时间收集有关情况进行分析。直至我1989年9月调出研究所,断续写出四篇有关台湾茶业的综合性文章,算是有了交代,没有白费精力和时间。尽管与科研和生产毫无关联,没有丝毫实用价值,应该说具有史学价值。而且所写论文全部投往专业外杂志。如今翻出当年手稿以及陈旧的资料,恍如隔世,却又历历在目。说出来乃痛快人生!

 

                                   作于2017、10、2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