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旧事》代序

标签:
杂谈 |
分类: 乡村旧事 |
又是一个盛夏的午后,照例窝在西二环新屋的书房内。屋外骄阳似火,一片蝉声。我正面对一年多来亦已写成的记录自己知青生活的百余篇博文,意兴盎然地欲给其作一小结。不料却结结实实地顿住了,不知何处下笔,陷入了沉思中。
还记得前年这个季节的一个午后,面对一摞十几本四十来年前的日记本,撩起了绵绵的怀旧情肠。为此,以“故纸有意”为题写了篇短文,抒发了自己其时的万般缱绻的情怀。并以此名作为书名集合了我忆及中学年代的数十篇博文,说及了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家、那个时代的我。这篇短文也就成了去年付梓的《故纸有意》一书的代序。

对亦已写成的下放农村的百余篇博文,有轻松感。毕竟是一个继中学时光专题后又一个写作专题的结束。回头看看这一年多凝心动笔的路上,感触很多很杂很沉重。知青,一个已被历史逐渐淡忘的称谓,是特定历史环境下形成的一个独特群体。我们身在那无从选择的时代,也就有了这么一段我们无从选择的生活岁月。这么多年来,无论何处供职,只会将这段过往沉在心里,自我评味。只有共同经历的人凑在一起才会有许多会意的交谈。那种负重感、尤其是面对未来的无力无助无奈的茫然感,让其时心智还不太成熟的我们刻骨铭心,难以忘怀。好在社会终有觉醒时,让知青回到了生于斯长于斯的城镇,结束了一个时代。尤其文革后恢复高考,掀起了社会巨大的变革浪潮,也勾起了一些知青的青春梦想,用知识为自己的命运做了平生第一次的主。为此,我们深深地感恩着上苍、感恩着社会文明的进步!
在写农村岁月的博文中,我将数本农村日记从头至尾不断翻看着,亦思亦忆亦悟,心绪便在广阔天地里神游。心沉其间,像是被拽回到了那段岁月,以至于多次回到现已不存在的原建制的乡村土地和农人中间,并和多位多年不曾交往的知青建立了联系。寻找感觉?寻找记忆?又是又不全是。但有一点显然,在那片土地上,与农友们一起,过往的岁月痕迹非常清晰,找回了心底许多沉睡的记忆,“衰暮思故友”的感觉也日渐其浓。缅想中,就度量着让自己用文字叙述当年不乏情热的青春在田野上走过的有点凌乱的脚步,让自己明白,让自己再生、让自己在明白的再生中青春一回。
几十年来,已养成了平和的心态。尤其退休后,心境淡然,只想着悄然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忆及这段生活经历,也只想从平常人的角度,以平常心说说一些平常话。视野仅限在我所生活过的生产队和大队,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件,更没有大格局,有的只是走进土地,走近农民后的一些切肤之感。淡淡地说说自己的故事、淡淡地说说自己曾在那片山乡田野的经历,叙事中极力感悟我想明白的许多事理,回忆中再现当年社会方方面面的情势,为知青群体那不能忘却的记忆添上不起眼的一笔,也让我的后人了解前人竟有过这么一段不寻常且能寻味的青春年华。
岁月悠悠,世事沧桑。我曾生活过的那片土地,现已不曾留下一点可供我凭吊的印迹,早已被全部城镇化了。留下的只是我们在无奈之地、心无所住地度过了一段青春岁月的记忆。时光不再,逝去的那段青春年华,尽管无谓,终归是美好的!
此为代序。
1、1975年1月15日
2、从购置家什开始
3、挑塘泥
4、队长其人和他的“回笼觉”
5、队况
6、挑圩
7、有关“粪”的农活
8、红夜校
9、水塘河沟
10、“屋中窃”与“屋中屋”
11、知青小组
12、外出务工
13、双抢
14、休整中的精神生活
15、书生之见之事
16、享受通信
17、参加宣传队
18、大队书记能定河山
19、曹君的故事
20、下放一周年的留言
21、做了五天的“吹鼓手”
22、为父亲迁坟
23、记工员
24、一次乘公交车的经历
25、M君的不适
26、缺乏融入性
27、难忘的1976年
28、“扎根书”的故事
29、“秋后算账”
30、C君的心事及”闺怨诗”
31、无人唤醒的梦
32、有味的知青生活
33、“三秋”时令
34、体力不济的困境
35、有些事就在改变着
36、没电的夜晚
37、宣传队负责人
38、1976年的最后一天
39、新年第一天
40、迟到的纪念
41、大队团支书—王道龙
42、一次招工的考验
43、欢送农友回城
44、调任小学代课教师
45、大队的学校
46、教书第一天
47、书教得很沉重
48、捧起了中学课本
49、记忆深刻的人和事
50、其时教育大批判
51、碎事琐记
52、春天里的难心事
53、更大的难心事
54、小姐姐的工伤
55、乡村的一天
56、融入学校工作
57、为学生排演节目
58、邓公复出激活了希望
59、宜城之行
60、第一次参加高考
61、送黄言子回到父母身边
62、我的二姐
63、调到中学任教
64、初识公社中学
65、我教政治课
66、小汪的一封信
67、兄长的那间小书屋
68、改任毕业班的数学课
69、第二次参加高考
70、告别往日的话
71、生活翻了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