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记忆深刻的人和事(四)
(2016-01-18 17:52:54)分类: 日记 |
下放农村几年,对生产队的历史及其人和事确没有给予多少关注,所说所记都是本人的经历。经历之外就无甚记忆。但有一件事,由于听说的次数比较多,记忆里还有点印象。前几天到乡下,与几位原大队干部一起闲聊,不经意间又谈起了我所在生产队的“一座移坟”的故事。
一个生产队,社员基本都是集中居住,自然形成一个村落。但也有人家居住在距离村落有一段距离的地方。这样的人家大都是祖屋一直在此,也或有其它原因,不便或不愿搬到社员集中的村落。我所在的生产队就有这样一位李姓的人家。夫妻二人带着几个孩子一直居住在三间破草屋中,距村落约有几百米远的地方,显得孤零零的。他家在生产队中属于比较穷困的人家。到了冬季,万物肃穆,风吹草动,没有生气,远远望去,真是一个很荒凉的景象。尤其他家祖屋西边20余米远的小池塘旁有座无碑无字的坟墓,更是给这幅景图增添了一点凄凉。之所以这户李姓人家未搬到生产队集中的地方,正是这座坟的缘故。
在当地农民的传说中,那是民国二十年,即1931年入夏后,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淫雨绵绵,降雨多达40几天。尤其进入8月份,一些上了岁数的老人还记得,老天好像通了,一连几天倾盆大雨不曾停止。这种极端天气的结果,就是发生了上个世纪以来遍及数省的最大的一次水灾。查了一下资料,这次洪水涉及到16个省市,尤以河南、江苏、山东、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八省受灾最重,5000多万人口受灾,约占八省人口的四分之一,因灾死亡人数约有40万。其时整个大地都浸在漫漫的浊水中,可想出当时的那种惨绝人寰的状况。 大灾过后,因庄稼颗粒无收,饿殍遍野。即使灾前家有余粮的富户,也瞬间沦为灾民。 回到我的叙述上。待洪水退却后,人们返回故地重建家园时,李姓人家却发现了距他家房屋20米靠近一小池塘的边上,多了一座没有来历的坟墓。这世上的事,一旦涉及到坟、死人之类,就有了说不清道不明的惊悚,于是就有了传说。最典型的有二种说法。其一就是“江南无大地,悬葬一千年”的“移坟”之说,其意就是广袤的土地上,没有这墓主的永久葬身之地,只能悬而不决,1000年就要换一个地方。其二就是与李姓人家有关了。说是这座坟正好落在了李家风水的脉上,可阻断李姓人家遭受血光之灾。于是乎,这户人家不能搬家,并待其像恩人似的将其长期保存了下来。也因此有了传说,有了当地人茶余饭后的津津乐道了。
以后,城市扩建,我所在的生产队土地被全部征用修建居民住宅。一位大队干部很有心,也想弄明白此坟的究竟。在拆迁平整到那块土地时,专程跑到现场观看。当推土机推平那座坟墓时,其结果是坟里面啥也没有,只是一个纯粹的土丘。可想出,那仅仅是随洪水而漂移来的一堆土而已。老传说自此而止,新的传说又在延续。听了哈哈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