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碎事琐记

(2016-02-02 13:16:57)
分类: 日记

   随代课时间的增长,我在起初的别扭中逐渐顺应了现实。但凡人在一个新的环境中有不适反应,只能改变自己。以自己行为上的自觉收缩,适应大多数的口味。拟于改变已成众人习惯的环境,确是不容易,甚至不可能。

一度时间内,学校内的教师非常热衷于打扑克牌。只要是有空闲时间,都会积极入场打个热火朝天。这边厢热了,必然那边厢就得冷了。凭我当时的眼光,确是看不顺而不知所措。因打牌,在教学上很显然给人以马虎对付,没有坐实的感觉。学生的问答无人理睬或敷衍应对,学生在校的问题管理也是无人用心过问。一周一个下午的业务学习时间,也成了全大队所有公办、民办、代课教师集中打牌的时间。起初,我倒想过提醒大家,不能如此下去,否则太影响教学工作。可一想到自己只是一个新兵,哪有资格说三道四,有着一种由身份决定的自觉的心理弱势。在融入集体活动的同时,只能告诫自己要保持清醒,保持工作热情。好在一段时间后,大家都有了一种警觉,那是人心中的良知醒悟,结束了那段比较混乱的教学秩序,恢复了正常。我也去过公社其他大队的学校,此种现象可说是带有普遍性,没有任何的奇怪。这也就是当时农村学校的现状。我所在的小学,只不过是一个缩影。其时可说是没有正常的教学制度,也无正常的监督考核制度,一切全凭自己的良知良心。可良知良心在人的贪图舒适、喜于闲散、不必尽责的实际面前,又有几许份量。教育到了这种程度,确是社会的巨大悲哀。那时我们正在积极地批判四人帮破坏教育革命,诉说着自己所遭受的教育不足。可我们面临的教育实况,正是应该在批判中要正视并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可在当时谁会考虑到这个问题,也无人敢考虑问题。

那时的课程安排非常简单。一般安排上午教授新课,下午以自习为多。这期间学生们做作业,老师不时到课堂转转。只要脱离老师的眼光,教室内肯定是一团粥。我所做的努力,也就是看准了这个时间,即每天利用下午一节自习课的时间,给学生复习或说是重上以前学过的课程,意在加深学生的记忆,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对那些已掌握的学生,则是进一步强化,而更多的则是未有学好学扎实的学生,完全是一种补课,期望他们能跟上课程的步伐。之所以能这样做,作为其时的自己,完全是精神上的一种愉悦。总想做什么事,都有一个能符合自己价值观的结果。这种心理可说伴随了我的终生。职场生涯中,有时觉得很累,倒不是做事的本身,而是事情的结果与期望有着距离,一定会对自己有着一种无形的压迫,致使自己很不痛快。于是乎会在自己有能力触及之处,找寻各种办法极力弥补或改善。所以,既不豁达,也不开朗,还极不活泛,而且本性难移。

做教师惩罚学生历来是为社会诟病的。尤其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宝贝,在校受了老师的惩罚,还不闹翻了天。可在当时的农村小学,老师惩罚学生一点不奇怪。罚站是最轻的,但老师气急败坏时罚学生一站就是二堂课的时间也是不轻松的。用课本在课堂上拍打学生的脑袋是常事。揪耳朵也是对调皮男生常用的手法。最为厉害的就是刮毛栗子,“咯嘣”一声,手重往往会使头上起个包。说起来,我也干过此事,尽管只有一次,可记忆非常深刻,终生难忘。那是我所教的班级,有位学生,是和我在同一个生产队李姓社员的小儿子。天性调皮,有着一种不知天多高地多厚的顽皮。学习上属于榆木疙瘩,一窍不通,反正每天到学校上学,是完成一种成长过程。由于和我同在一个村,接触多,对我这个代课教师确是不恭。一次,由于天气比较冷,下课时,将不知从哪儿捡来的许多塑料皮堆在教室内,用火点着,然后还拿着到处乱扔。一时间引起学生尖锐的惊叫声。我忙跑到教室,还真气不打一处来,随手就给他一个结结实实的毛栗子,敲得他惊奇地望着我,心想我怎么也会打他。事情远不止此。这位学生回去告诉了家人。第二天下午放学后,他的大哥,一位刚长成成人状的20来岁的小伙子,在学校只有我一人时,突然跑来一把就封住我的衣领,很凶地问我为什么打他小弟。我是一愣,那时也是血气方刚,很自然地抓住他的手,一个反肘抵向他的脸部,撞开了他的手。这位愣小子没见过打架,不知道回避我的反肘,硬是让他的脸收了。虽知他是一位沙鼻子,顿时血流满面。我傻了,有很强的闯祸感觉。这事很快便在大队沸沸扬扬地传开了。第二天在校长的劝说和陪同下,买了鸡蛋和白糖,上门赔礼道歉,将此事就此了结。一时间我给弄得灰溜溜的,打贫下中农的儿子这顶帽子也够吓人的。这事回家也没敢和家人说,怕他们为我担心。这件事已过去几十年,只此一次,我却深深记在脑子里,从未忘过。打人、尤其打学生肯定是不光彩的。

 

                         作于2015122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