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入川记(十九)---参观白公馆、渣滓洞

(2015-11-20 20:28:33)
标签:

旅游

少时流行的一部红色经典小说《红岩》,其时在多少少年的心田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相伴着我们这辈人的成长。曾为之激动、为之流泪、为之有了爱和恨、为之暗暗立下继承烈士遗志奋斗终身的誓言。多少年过去,被称为二口活棺材的白公馆和渣滓洞一直鲜活的存于心间,总想着有机会去实地看看。说白了那是一种红岩情结。今天我们终于来了。

8月22日下午,烈日炎炎没有影响我们一点的情趣。相比较门前冷落的红岩革命纪念馆,这里是游人的“海”。

入川记(十九)---参观白公馆、渣滓洞
                                                         (白公馆大门。摄于2015、8、22)

白公馆有个优雅的名香山别墅,位于重庆沙坪坝区歌乐山。曾是当地白姓军阀的别墅。抗战时期,国民党迁都重庆后,此处偏僻、人迹稀少,由戴笠亲自选定将此作为政治犯的秘密监狱,而且是关押要犯之所在。并被作为军统的直属看守所。其时,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同济大学校长周均时,廖承志,共产党员宋绮云、徐林侠夫妇及他们的孩子“小萝卜头”等被囚禁在此。

入川记(十九)---参观白公馆、渣滓洞
                                                         (香山别墅。摄于2015、8、22)

这里就是一座二层的木制小楼。每层不过六、七间房。不知当年如何最多关押过200多人的情景。一层大堂二边的对联“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依然显赫在目,很有意味。原地下的储藏室改为了阴森森的地牢,原防空洞改为了杀气腾腾的刑讯室。通往山下的路旁有一哨屋。整个一所小楼房,看不出是监狱,可它曾经却是人间地狱。

                         入川记(十九)---参观白公馆、渣滓洞                     入川记(十九)---参观白公馆、渣滓洞
                                                 (关押犯人的二层小楼。摄于2015、8、22)

                入川记(十九)---参观白公馆、渣滓洞           入川记(十九)---参观白公馆、渣滓洞          入川记(十九)---参观白公馆、渣滓洞
                  (暗无天日的地牢)                         (刑讯室)                                           (哨所)

小说《红岩》中的绣红旗情节尤为感人。来此才知晓实际情况并非发生在渣滓洞女牢,而是在白公馆关押《红岩》作者罗广斌等人的男牢。其时新中国已诞生,重庆很快就要解放,他们凭想象用红色被面、草纸和饭米粒制成了一面五星红旗,藏在牢房拐角的木板下,以待用它迎接重庆的解放。可大多数人没有等到那一天,就丧生在11、27大屠杀中。侥幸脱险的罗广斌在重庆解放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回歌乐山白公馆,撬起木板拿出红旗抱头痛哭。其情其景想想都会令人唏嘘不已,感概万千。

入川记(十九)---参观白公馆、渣滓洞                                               
                                               (狱中所绣的五星红旗。摄于2015、8、22)

从白公馆出来驱车直奔渣滓洞。不远,也在歌乐山,相距2.5公里。。

入川记(十九)---参观白公馆、渣滓洞
                                                      (渣滓洞大门。摄于2015、8、22)

这是一所真正的监狱。地名是因原先此处的煤矿渣多煤少而得。相比较白公馆,这儿大得多。这儿地处山中,隐秘性极好。几排灰色的房子,分内、外院,四周高墙通电的铁丝网密布,高处有多个哨楼可密切监视整个监狱。整个监狱掩映在树木丛中。

入川记(十九)---参观白公馆、渣滓洞
                                               (渣滓洞监狱外观照片。摄于2015、8、22)

内院有16间男牢,2间女牢。每间房六张上下铺单人床。参观时,聚集在江姐那间牢房的游客特别多,也观看地特别仔细。想必都是些红岩情结特别深的人。院内有个小院子,是犯人放风的地方。几处具有摧毁人意志的标语,“青春一去不复还,细细想想”、“认明此时与此地,切莫执迷”、“迷津无边,回头是岸”“宁静忍耐,毋怨毋忧”等,显得异常醒目。外院是监狱的办公室和刑讯室。

       入川记(十九)---参观白公馆、渣滓洞            入川记(十九)---参观白公馆、渣滓洞           入川记(十九)---参观白公馆、渣滓洞
              (关押犯人的二层小楼)                      (牢房里的上下铺)                    (江姐牢房里的遗物)


      入川记(十九)---参观白公馆、渣滓洞        入川记(十九)---参观白公馆、渣滓洞      入川记(十九)---参观白公馆、渣滓洞
               (犯人放风的院子)                               (刑讯室)                               ( 监狱里的狱警守则)

1949年,蒋家王朝已风雨飘摇。9月起,歌乐山开了杀戒,不断残杀着爱国志士和政治犯,手段是极其残忍。尤其是11月27日,是歌乐山最为黑暗的日子,这天进行了集体大屠杀。此时解放的炮声已临近,渣滓洞将其所有关押的人员200余人集中到几间牢房用枪扫射,再火烧牢房,其场面想必是惨不忍睹。参观时,有一处围墙被画出了虚线,说是最后的希望逃生墙。原来该墙曾被雨水冲倒过,关押的政治犯用烂棉花和在泥土里进行修补,大大降低了这面墙的牢固性,以此作为关键时刻的逃生路。当大屠杀结束时,尚有30来名未中弹的难友冲出牢房,一起用力推倒了这面墙,致使15人有幸逃出了“活棺材

入川记(十九)---参观白公馆、渣滓洞   
                                     (用虚线标出的就是“最后的希望逃生墙。摄于2015、8、22)

临近重庆解放前夕的二个来月,歌乐山前后共有300余名爱国人士和共产党人遭到杀害。参观完毕,虽是了了一个心愿,自然心里不免有点沉重,我们要永远记住这段历史。

 

                                    作于2015、10、2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