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入川记(十五)--游黄龙溪古镇散记(下)

(2015-11-08 20:08:02)
标签:

旅游

分类: 随笔

翌日一早,我和妻子又一次踏入古镇,意在古镇的七街三庙一衙门转转。尽管昨下午已有些许印象,还得深入,以留下更多记忆。

古镇有七条街,可能小镇发展缘故,每条街的建筑时代有所不同。有明清时期的,也有民国时期的,还有上世纪50年代的。清一色的石板路面,街巷或直或曲,但街街相通,不识路还真挺谜人的。但每条街都显古色古香,突出“古”意。因是周末,游人如织。我们也是晃荡在繁华的古街上,什么也不买,什么也不问,只是用眼看着街景。我们好奇地观看了保存至今的沿街当铺、赌坊和钱庄。可惜不准进,只能站在门口看看,还有点意思。

                         入川记(十五)--游黄龙溪古镇散记(下)                             入川记(十五)--游黄龙溪古镇散记(下)
                            (赌坊。摄于2015、8、8)                                     (钱庄。摄于2015、8、8)

古镇的三庙,是指古龙寺,潮音寺和镇江寺。我们只进了古龙寺一看。

入川记(十五)--游黄龙溪古镇散记(下)                                            (黄龙溪古镇最古老的古龙寺。摄于2015、8、8)

这是黄龙溪古镇修建最早的一座寺,建于清初,距今300多年。是以古寺庙、古戏台、古榕树“三古”为特色,是古镇各寺之首。弥勒殿前的千佛塔挺有看头,特摄下以为纪念。

                               入川记(十五)--游黄龙溪古镇散记(下)                                             入川记(十五)--游黄龙溪古镇散记(下)                      
                                                 (古龙寺里的千佛塔。摄于2015、8、8)

古龙寺大门的背面即是古戏台,又名万年台,约百十平方米,高8米,全木结构,现已不多见。曾是古镇历史上集会、交易、看戏的场所。

入川记(十五)--游黄龙溪古镇散记(下)                                                  (古龙寺里的古戏台。摄于2015、8、8)

古龙寺内的二棵古榕树已有千年。其中一棵供奉着“黄桷大仙之神位”,另一棵包裹着一小土地庙,确为奇观。

                       入川记(十五)--游黄龙溪古镇散记(下)                                           入川记(十五)--游黄龙溪古镇散记(下)
                                                  ( 古龙寺里的千年古榕树。摄于2015、8、8)

古镇的“一衙门”是指当年三县共设的集治安和税收大权的协调机构,这与古浮梁五品县衙门有相同之处。大都是在多县交界、人流物流钱流密集之地,为平衡各县利益、维护地方平安、实行高效管理而设。

入川记(十五)--游黄龙溪古镇散记(下)                                                              (三县衙门。摄于2015、8、8)

步出古镇的东寨门,可见鹿溪河与岷江交汇。看那岷江水是浩浩荡荡,一泻千里。一次旅行行将结束。依水而建的“上河衢十余栋明清建筑在细雨中犹显水城“一半街巷一半水,纵水宽歌慢生活的古韵味。体味二天来的观摩,才对进入古镇看到的上河挹锦有了了然般地感悟,水是古镇的魂。(待续)

 

                       作于2015、10、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