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川记(十五)--游黄龙溪古镇散记(下)

标签:
旅游 |
分类: 随笔 |
翌日一早,我和妻子又一次踏入古镇,意在古镇的“七街三庙一衙门”转转。尽管昨下午已有些许印象,还得深入,以留下更多记忆。
古镇有七条街,可能小镇发展缘故,每条街的建筑时代有所不同。有明清时期的,也有民国时期的,还有上世纪50年代的。清一色的石板路面,街巷或直或曲,但街街相通,不识路还真挺谜人的。但每条街都显古色古香,突出“古”意。因是周末,游人如织。我们也是晃荡在繁华的古街上,什么也不买,什么也不问,只是用眼看着街景。我们好奇地观看了保存至今的沿街当铺、赌坊和钱庄。可惜不准进,只能站在门口看看,还有点意思。


古镇的三庙,是指古龙寺,潮音寺和镇江寺。我们只进了古龙寺一看。

这是黄龙溪古镇修建最早的一座寺,建于清初,距今300多年。是以古寺庙、古戏台、古榕树“三古”为特色,是古镇各寺之首。弥勒殿前的千佛塔挺有看头,特摄下以为纪念。


古龙寺大门的背面即是古戏台,又名万年台,约百十平方米,高8米,全木结构,现已不多见。曾是古镇历史上集会、交易、看戏的场所。

古龙寺内的二棵古榕树已有千年。其中一棵供奉着“黄桷大仙之神位”,另一棵包裹着一小土地庙,确为奇观。


古镇的“一衙门”是指当年三县共设的集治安和税收大权的协调机构,这与古浮梁五品县衙门有相同之处。大都是在多县交界、人流物流钱流密集之地,为平衡各县利益、维护地方平安、实行高效管理而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