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入川记(十六)---观重庆市标志性建筑“解放碑”

(2015-11-11 21:02:20)
标签:

旅游

重庆,有多少我们想抹都抹不掉的可记忆的事情。多年来一直想去看看,可总未成行。这次入川,终了心愿。 8月21日,即周五的下午,我们夫妻二人在适儿的带领下,于2时出发,驾车近300公里的路程,一路杏花村,不到六时到达重庆的“九龙坡”高速出口。心里在想着,我终于来了。

入川记(十六)---观重庆市标志性建筑“解放碑”                                          (到达重庆的高速公路出口---九龙坡。摄于2015、8、21)

进城的路与其他城市一样,处处都是堵,尤其今天是周末下班高峰期,我们的车只能蜗牛般地走着。至7时许,好不容易才到达住地途家公寓式酒店。这次是我们在川唯一一次没有带上孙女小诗越的旅行。重庆的城市特点就是所有道路犹如山地,不是上坡,就是下坡,而且路窄急转弯特多,若是带小诗越来,恐是多有不便。已于8月20日将其送至她的外婆家。在酒店安顿好,我们便上重庆小火锅美美地吃了一顿道地的重庆火锅。其后,我们便来到了神往已久的“解放碑”前。

夜晚的华彩灯下,广场上满是兴致勃勃的游客。金灿灿的“解放碑”静静地矗立在广场中央,在四周座座现代高大建筑的包裹中,有着凹地之视觉,但显然给人以一种“舍我其谁”的骄傲。塔呈八角形,上有几座朝着各方位的大钟,一到整点时便会发出声响。每个城市可能都有标志性建筑,其意是能够见证城市历史。而重庆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就是这座闻名于世的“解放碑”,它见证了我国的抗战胜利,也见证了重庆的解放。所以也就成了游客到重庆旅游的首选。我们环绕着碑走了一圈又一圈,无非是想好好看看它,永久记住它。

                       入川记(十六)---观重庆市标志性建筑“解放碑”       
                                          (重庆标志性建筑---解放碑。摄于2015、8、21)

解放碑之所以为世人高度关注,正是在于它是我国唯一一座具有历史纪念性的抗战胜利纪功碑。它的建立和几经演变,历史记录性极强。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迁都大后方重庆,一句著名的口号,即地无分东西南北,年不分男女老幼,号召全民抗日救国,与1941年12月建成了一座名为精神堡垒的碑形建筑,意在表达坚决抗战的精神。该“堡垒”为四方形炮楼式木结构建筑,共5层,通高7丈7尺(象征"七·七"抗战)。“堡垒的四面分别刻有精神堡垒国家至上民族之上意志集中力量集中、“军事第一胜利第一。为防日机轰炸,”堡垒外表涂成了黑色。

                             入川记(十六)---观重庆市标志性建筑“解放碑”                       入川记(十六)---观重庆市标志性建筑“解放碑”
                                          ( 重庆抗战期间的“精神堡垒”图片。来自于网络)
                                            

抗战胜利后,于1947年8月在原址上修建成了“抗战胜利纪功碑”,由当时重庆市市长张笃伦题名,以此记录全国军民的浴血奋战之功,同时纪念重庆在抗战期间对国家作出的牺牲和伟大贡献。此碑已是钢筋水泥结构,由碑座、碑身、标准钟、瞭望台、警钟、灯光照明、纪念钢管、风向器、风速仪方位仪等八个部分组成。八面碑座壁分别刻有国民政府确定重庆为陪都的全文、国民政府主席重庆行营代主任张群和国民政府文官长吴鼎昌写的碑文、张笃伦市长、市参议会的题词等。有人说碑下埋有缴获的日本侵略者的武器弹药;碑中还存放着当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写给重庆人民的信,碑身内侧,刻有成千上万的阵亡将士名字。

入川记(十六)---观重庆市标志性建筑“解放碑”                                            (抗战胜利纪功碑。2015、8、23  翻拍于重庆三峡博物馆。)

 1949年重庆解放,西南军政委员会决定对"抗战胜利纪功碑"进行改建,并将碑名改为"人民解放纪念碑"。为此,时任重庆市正副市长的陈锡联、曹荻秋对市民发布了亲笔署名的公告。改建后的纪念碑铲除了所有碑座壁上的碑文,并于1950年10月1日,即首次国庆日正式启用。其碑名由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题写。自此,“解放碑”称呼一直沿用至今。

入川记(十六)---观重庆市标志性建筑“解放碑”                                                 (妻、儿在解放碑前的留影。摄于2015、8、21)

“解放碑的存在时间确是不长,但历史感却极为厚重。三变其名,记录了中华名族遭受危难时的精神支撑的巨大作用,记录了中华民族八年抗战取得胜利的丰功伟绩,也记录了时代翻天覆地的变化。它是一座历史丰碑,其内涵将会使人记忆深远、永志不忘。

 

                                      作于2015、10、1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