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姚永培
姚永培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2,807
  • 关注人气:1,40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聚而不散的愿望

(2017-09-07 10:06:48)
分类: 记忆

上世纪90年代,妈妈常在交谈中流露出一种浓厚的情绪,也是一种深刻的担心,即是她身后,我们这些子女是否能长期友好相处,聚而不散?可说这个问题困扰着她。她在世,有着相当的感召力,子女定会围绕着她。我们也是坚守妈在家就在的信念。她不在了,我们又如何相处?子女之间是否能够相互信任、相互亲近、相互关怀?尤其是在边远地方的子女(指的是二姐和五姐)。这是她时常想到的问题。

妈妈住在中二街75号那座红色小楼时,隔壁有位姓林的大姐。她家的情况对妈妈确是一个刺激。林大姐是市二院的一位医生,因其是书香门第,兄妹多人都做文事工作。改革开放前,因家境贫困,兄妹们散在各地鲜有见面的机会。90年代后,她的一位在京工作的大哥,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可能是有难得的技术或才能,施展手脚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丰厚的收入。此时,她的这位兄长想到了他的弟妹们。他常到老家看望弟妹们并时常举行家人聚会,让众多弟妹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他还时常给这些还未脱贫的弟妹们添置些比如电视之类的物品,让其感受到兄长的关怀。林大姐在与妈妈屡屡说及此事时,总有一种温暖的幸福感。对此,妈妈有着无限的羡慕之情。并深切地联系到了自己的家庭。

我们其时的感受是,妈妈在和我们的言语中流露出我家何时才能有这种景象出现的意愿。这是她所想往的。确实,我知道老人家对我的兄长有着这般殷切期盼。他是长子,当时家庭状况尚可,希望他能挑起这个头。可兄长是位事业心极强、个人奋斗欲极为旺盛的人,其时也正处于人生的爬坡期,无暇顾及此类事情。妈妈见此也就无从说起。那时,妈妈对我好像是不太在意,既无好的生活水准,也无多大的能力,所以没有多高的期望值。对此,有些凄然感地和我和妻子说起:如果她走了,“就要树倒猢狲散了”。足可见妈妈当时的那份黯淡心情。我和妻子当即就说不会的。话虽然就此打住。就此也成了我心中的一个结。屡屡想起未能在她在世时实现这个愿望,终是人生的一个遗憾。

在妈妈离世时(1995年)的祭辞中,我有一段话说到此事:“妈妈,您也放心,我们儿女仍会像您生前一样,团结、互敬互重互助,手足之情会更加浓厚的;妈妈,您放心,您那在边远地方的子女,我们会牵挂,会常联系、走动的。”这是我对远去天国的妈妈的一个承诺,一个庄重的承诺。当然,我没有将“树倒猢狲散”的话写在祭辞中,那太触眼,不好听。

我的承诺何时能实现?其时我也说不清。一日不成现实,都是心头的重负。也是“老天有眼”,让我与我服务的单位一起成长,在不断变换身份的同时,经济上也是不断好转,终让我有了兑现承诺的可能。在妻子极力鼓励和支持下,从21世纪初时,我便有心做着这件兴致勃勃的事情,即串联在兄弟姊妹间。感情万种,莫过于亲情,串联中深深体味到手足间那种血浓于水的情感和温暖。为此,我淡薄了与外在所有人的接触和联系。我会利用工作闲暇,常以旅游、休假疗养、聚餐等方式创造兄弟姊妹聚会的机会。我乐于看到兄弟姐妹聚会时的欢乐场景,乐于看到我们这些兄弟姐妹日益近乎的相处。屡屡看着满头白发的姐姐们,家家圆满,生活和谐,我很骄傲,也很有幸福感。妈妈若在定会笑开颜。衷心祝福我的手足健康长寿!

 

                                  作于20157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我不跳舞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