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队的小学

(2015-12-06 16:08:34)
分类: 日记

(接9月18日后)大队小学坐落在大队部到我所在生产队的路上,前不巴村后不着店,到哪儿都有一段距离。那儿的地名叫马村庵。

学校非常简陋,只有一排平房。其中有四间是教室,中部的那间只有教室的一半,是教师办公室。教室内的课桌椅也很有限,不够学生用,因此常有学生自带板凳来上学。教室确是破落不堪,虽有窗户,可一块玻璃也没有。到了冬天,寒风刺骨,常是用塑料布蒙上。课桌椅也是残缺不全。教室前是一块空地,算是操场,但没有任何体育设施,只是紧邻大队的主干道。教室后有一简易的厕所。但在最东边的大教室内有一虽破但还能使用的兵乓球桌。这可是我们最为开心的娱乐活动,常在以后的日子里,下午放学后或是周日,这儿便是我和同事或知青挥洒汗水的地方。

学校这排房子的东端不远处,有一块坟茔地,不知何时葬着何人,没看过有人来上过坟。因其这儿与有人的村子有段距离,每年“双抢”时,若有人喷洒农药中毒者,来不及送往医院抢救便死亡,会被人立即抬到这儿来放着。因此,附近村民总说这儿晚上有动静,意即“闹鬼”。那时我挺气盛,曾一段时间晚上还在这儿住过。这儿不通电,只能点煤油灯。我从来也没有见过什么、听到过什么,村民是自己吓唬自己。

那时的农村教育体系是这样:一个公社设置一所只有初中部的中学,有上高中者只有到郊区或市区的完全中学。每个大队设有一所小学,设三到六年级。小学毕业若是继续读书则到公社上初中。每个生产队自办一到二年级。学生到三年级再到大队小学。担任教师的身份也有多种,有公办教师、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我们大队小学只有教师五名,还包括我。有二名公办教师,其中有一位担任小学校长;二名民办教师,都是在生产队担任过老师做得比较好而后抽调上来的。还有我这位代课教师。在生产队担任老师的一律都是民办教师。

大队小学的学生不过七、八十名,分设三到六年级。每年级的学生不过十几二十来名。四间教室,正好一个年级一间。课程就是二门,即数学、语文。后来又增加了科学常识和音乐课。记得当时校长的孩子也在此读书。

我们的教师都出自于本土,公办教师也是。他们基本是出外读师范学校,毕业后又被分回到家乡任教。我对刚去时的那位校长印象很好,是位很有责任,又很有教学能力的教师。待人真诚,毫无势利气。此人姓邢,高高的个子,干净的脸上不失读书人的气质。当时30多岁,是位二个孩子的父亲,妻子在大队的一个生产队务农。下班后常常是回家帮助妻子料理自留地。我曾到他家串过门,见到他在灶台间也是忙得上上下下,甚为娴熟。看得出是对家庭极为负责的人。我到学校的第二学期,他便调到公社担任了教育干事,从此便无来往。

在邢校长调走后,接他班的是另一位公办教师,姓王,是上文提到的大队团支书W的侄子,他的妻子也是在家务农。当时在乡村,一家若是有位每月拿工资的男人,或是工人、或是干部、或是教师,都是为农村人羡慕的家庭。自然是因其家庭生活相对于双方都干农活的家庭要好得多。所以哪家有这么一位小伙子,娶到的肯定是当地漂亮的姑娘。干农活的年轻人,你再能干,再有多心高气傲,也是枉然。

还得提及学校的一位女民办教师,姓卫,这是位有故事的人。我们在生产队劳动时,常常见到一位衣着、相貌都很城市的女人,由她居住的生产队路过我们队到学校去上班。走过时,常会被人一番议论。大意是此人为无锡人,为了逃婚不知怎么嫁到这里来了。所嫁丈夫是位很农民的农村木匠,手艺很不错的,常常是在外干活,挣得不少活络钱,已有二个儿子。一家人过得倒也其乐融融。我到学校任教后,与她对识。看得出,她做事很是认真,也很尽职。对学生也是很有耐心,很少见到她不耐烦。与人相处是热情大方,全无一点扭捏之状,像是大地方出来的人。为人很是正派,是个受人尊敬的人。一起共事时,与人配合有度,从不推卸自己该做好的事。只是我们从来没有好奇地问过她的过往事,她也从不提起。我离开农村后,曾有一次与几位都在读书的农友去过一次她家做客,收到她热情地款待,记忆犹在。以后,听说她从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终于端到了“铁饭碗”。再以后的多少年,她离开了生活几十年的地方,只身一人回老家去了。

人步入社会,总会遇到各类事,见过许多人。而对有些事和有些人总会记得特别清楚,烙下了深深地印记。或许这就是阅历,就是游走江湖的见闻。     

 

    作于2015、6、1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