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的纪念

分类: 日记 |
为隆重纪念周总理逝世一周年,市里要举行一次大型的纪念活动。下放所在地的郊区宣传部于4号才指定我们大队宣传队赶排一个节目参加市里7号的彩排,以确定是否在8号的纪念会上演出。为此,大队干部和我们宣传队员一样,既感到荣光,也感到很是紧张。毕竟时间太仓促。
接到这个任务,我和许多人一样,可谓五味杂陈。去年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那时我们无声地戴上黑色袖标,以极为沉静地心态纪念共和国的总理,自发表达出对他的爱戴。这其间自然也含有对现时政治的认识。其后,知青间也到处传阅着从政治中心—北京传过来的各种纪念周总理的诗歌,其情深深,感染过我们许多人。所抒发出对国家命运和我们这一代命运担忧的心境,也着实影响过我们。后来,各地也包括我们这儿,发过相应地通知,以红色政治的名义,收缴并禁阅这类传阅品。为此,人们虽是敢怒不敢言,可曾遭到多少人私下的唾骂。真是世事无常,不过才一年,这事就有了底朝天的变化。或许这就是政治吧。

周总理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个光明磊落、大公无私、一心为民、鞠躬尽瘁的领袖形象,深得民意。我们这些知青正是处于情感纯真的年月,将对他的这种深切感情融入了排练之中。无论是唱还是朗诵,多少次都是满眶眼水,带着一种悲切切的哭腔进行着紧张地演练。当地有多少老乡不明就里,好奇地趴在窗口看着我们这些伤感过份的知青。一天排练下来,众人的眼睛都成了“兔子眼”。我们自认为是演出了真情。
市里将纪念活动又进行了重新调整。即8号下午召开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纪念大会,7号晚举办纪念活动的文艺演出。即将原设想的纪念活动内容一分为二。我们于6号上午接到通知,下午就要进行选拔和彩排,我们可真慌了神。大家对剧本还不熟悉,还在捧着抄写的朗诵词或是唱词在排练呢。一句话,距离成熟的节目还有很大的差异。即使这样,我们还是带着侥幸的心理到市宣传馆参加了彩排,其结果当然是非常失败。这种结果似乎早就在大队干部的意料中。回来后进行了总结,分管的大队副书记在失败原因的分析中说及二点,一是我们主观上没有努力,对周总理的感情不够深厚;二是客观上时间太紧张,没有多少时间排练。节目的熟练度太低。听之,我对第一点暗里吐了舌头。并要求我们晚上加班继续进行排练,以便参加郊区和公社组织纪念活动时演出。那晚的排练,由于有了下午彩排失败的耻辱,可真有效果,相当令人满意。
由于节目没有选中,给我们发了票,让我们7号晚观看了演出以示慰问。8号下午又参加了市里隆重的纪念活动,记得是张克俭副书记主持了会议,市委书记郭体祥讲话。大会气氛极为肃穆。会后放了一部朝鲜大型彩色电影《兄弟的中国人民使者》,即是1970年周总理访问朝鲜的纪录片。当电影出现周总理走出飞机门的镜头时,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那时我与生以来见过最长时间的鼓掌声。这可是发自人们内心的掌声,是民心、是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