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乘公交车经历
(2015-03-24 20:01:06)分类: 日记 |
76年3月的一天傍晚下工后,决定回家吃上一顿可口的饭菜。我踏着轻快地步伐从生产队出发走到国道上,挤上了一辆5路公共汽车。
由于人太多,乘客在车内犹如沙丁鱼,密密麻麻的挪不开脚步。其时,国道旁有好几家单位,大部分人都住在市区。临近天黑,五路公交车班次少,而且这是最后一班车了,所以人很多,都急于坐车赶回家。那时这条路到了晚上是漆黑一片,没有路灯。我们晚上回生产队基本都是知青约好一起走,不太敢一人走。那时连出租车的名字还没听过。
这时,只见一位乘客进不了车内,却趴在车门上死死不放手。车缓缓走起,那人还不愿下地。就这样,双方僵持了很长时间。售票员头伸出窗外对那人说了句话,至今我记得相当清楚。她说道:“你被车轧死了,大不了司机几个月不开车。我们一点责任都没有。”话说完,全车人齐刷刷地向她行了注目礼。那人实在无望上车,露出绝望的表情后,狠狠地骂了一句粗话,也就松手了。车也就向市区驰去。
所有乘客向这位女售票员行注目礼,倒不是乘客对她处理问题的方法称是,而是她的语气中流露出的对生命漠视的心态,激起了全车人的热议。那时节,人们还是爱管闲事的,常会见到“路遇不平拔刀相助”的人。于是有人就很不平地问起了司机和售票员,公交公司是不是有这种规定啊?也得让我们知道知道。更有甚者,当面质问售票员,一条命与几个月不开车到底是什么关系?当时我听了售票员的这句话,心里也觉得特别别扭。总觉得她思想觉悟相当低,没有什么人味。用当时的话说,一点阶级感情都没有。乘客七嘴八舌,大部分都有指责之意。那位售票员见机不对,忙低下头清点起手上的钞票。
其时,各地交通都很落后,服务需求远远大于供给。司售人员常年工作在那种人满为患挤公交的环境下,司空见惯,也练就了那么一套“绝话”来排解类似的问题。现在想想也不失为一种方法。孰是孰非,没有评判的意义,权作当时市井的生活写照。今天说说,也是算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