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忆及父亲

(2015-03-16 17:18:41)
分类: 记忆


中国有句老话,人生有三大悲事,其一就是幼年丧父。父亲去世时,我不到15岁,那是个朦朦胧胧的年纪,是刚刚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的年纪。在慈母及众多手足的关爱下,虽有生活的艰辛,倒没有感受到多少生活的悲情。只是在成人后,常会在自己有限或是零碎的生活片段中忆及父亲,并做些想当然地思虑。

说起来,对父亲很深的记忆是他的一张照片。那是他1962年被公司评为先进工作者时拍摄的。因其他的工作勤奋,因其他的工作认真,被全公司上下认同而走上了领奖台。想必那时是他解放后最为宽心的时期,尽管家庭生活还是非常拮据。以后的岁月,只要想到父亲,便会想到这张照片。我对他的形象记忆就定格在这张照片上。这张照片也成了他的遗照。

          

忆及父亲

             (父亲的遗照)

 

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是位性格内向、不善言语的人。现在回想起来,我长至十四、五岁,几乎没有我们二人之间对话的记忆。与邻居相处也是少有话语,至多碰面点点头而已。在家中也不太听见他有过多的说话。常会想,在我成长过程中,若是有他相伴,能给与我何种训示和告诫?屡屡脑际闪过这种念头,便会很无奈的一笑而过。

父亲做人非常谨慎,有一种自觉的弱势,这可能与他做了一辈子会计工作有关,但更与其时的政治气候有关。

在他去世前的那几年,时值文革,类似他这种解放前做过钱庄经理的人,做人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敢松弛;做事是任劳任怨,愿揽重活,不说苦累。其时他年已花甲,所在专营商店的几个会计都参加造反派组织,社会活动多,自然懈怠本职工作。而父亲却不出声地担负起替补工作,以实际行动默默支持这些平时相处不错的同事。因此他是非常劳累,常是晚上加班,或是下班将事情带回家中做。家中人都知道,惟有如此才能换取他及全家人的安宁。那时虽然年幼,也能理解父亲的心境,只是太辛苦、太压抑!

有件事我记忆太深刻。那时的每年冬季,妈妈都要我中午送饭给他吃,免除他来回奔波之劳。有天他吃完饭后,我和往常一样,拎起装饭菜的篮子就准备回家。只见他将盖碗盆保暖的棉布垫全打开,意在里面别无它物。原来一位主任正在商店大厅,其意是主动接受巡查。他的这一举动给我留下的是一辈子都很伤感的记忆。

其时,父亲的身体很不好,有着严重的心血管毛病,血压很高。还有严重的哮喘病,到了冬季,一出门便会气喘吁吁,接不上气。每天下班回家,总会坐在那儿,喘上很长时间的气才平复下来。此刻全家人都会围上去,担忧地看着他。尤其妈妈眉头紧蹙,又是端热水,又是为他抚背。那时,父亲对患有高血压病症不太关切,而对哮喘却特别注意。常会从哪儿搞来什么偏方进行毫无科学的治疗。记得很清楚,有一次说是盐卤能治疗哮喘,于是喝起了这玩意。但最终还是命丧高血压。

我的一本日记本中夹有一份父亲去世前(具体时间是19691119日,与他病倒只有四十余天)亲笔写得报告,读起来感叹不已。其单位有个规定,为防范商店被窃,凡是男性职工必须参加夜间的轮流值班。时至196911月,冬季已到,正是哮喘发病的时候。父亲想到自己夜间是要被人照顾的人,有何体力防范。为此向公司革委会打了份报告,请求免除夜间值班的差事。不知怎么,这份报告没有递交上去。想必还是父亲的胆怯和谨慎,唯恐遭致口舌和分析,硬是在挺着耗完生命的最后一刻。屡屡想起,泪眼涟涟。

          

                

忆及父亲

                    (父亲亲笔写得报告)

 

父亲的突然去世,除了临终时嘟哝不清地说着“小孩可怜!小孩可怜!”这种绝世担忧的话语外,没有留下任何遗言。回过头来想想,留给我们的到底有些什么?

那年月,在我们生活的那个贫民区,左邻右舍的孩子基本都是很小就参加工作,顶多初中毕业就中断学业,以挣钱养家糊口为王道。我们家显得很“另类”。即使生活再苦,无论男孩、女孩,也要让其求学不止。我们从小就被耳濡目染,印记了读书光荣的思想。说到底还是父亲希望子女用知识改变命运、用知识取得顺应社会正统的生活出路。这已深植在我们的骨子里,并在延续,为后人传承。

为人处世上,他笃厚有加,从不会对社会、对世事、对他人有抱怨,更不会产生什么仇恨之类。遇有不顺,总会从自己找出原因,以自己的变化或是自己的行为收缩来适应外界人和事的要求。这种“克己复礼”的“愚忠”思想是根深蒂固的,也深刻影响了我们后人。看看我的这些兄弟姊妹,无一不表现出善良、忠厚、单纯的性情,没有刻薄,没有刁钻,即使身处那没有秩序的世道、或是在社会的巨大变迁中,也无甚改变。虽都是平平凡凡,可家家圆满,生活和谐。有道是“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为此,我也很自豪和骄傲,也充满了感恩情结。这不也是父辈留给我们的福祉嘛!想必二老在天之灵也会欣然。

 

忆及父亲

      (我们八个兄弟姊妹的合影照。摄于2011115)

 

忆及父亲

     (我们八对夫妇合影照。摄于200952)

 

忆及父亲
                                        (八个兄弟姊妹与部分后代合影照。摄于2009、5、2)  
忆及父亲
                                                       (部分后代合影照。摄于2011、1、1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为父亲迁坟
后一篇:记工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