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况
(2014-10-10 20:49:46)分类: 日记 |
我所在的生产队基本处于大队的中间位置。村口即是大队唯一的一条通往公路的主干道,七、八米宽。那时,乡间的路都是土路,一到下雨,泥泞不堪,非常滑,走路异常困难。一脚踩下去,烂泥足有半尺的厚度。一段不长的路走下来,头上就会冒热气。走路不小心摔倒,那可是全身上下都是黄泥,狼狈之极。到了晴天,路都是坑坑洼洼的,高低不平。虽然自行车可以骑,但得时刻注意路面,不小心就给土疙瘩别倒了。我们到农村,连走路都得要学习。
全队大约有四、五十户人家,二百余人口。面向大队主干道方向,也即是朝南的方向,错落着十来排、每排四、五户的住家。大部分人家都是土墙草房,好一点的是土墙瓦房,很少人家是砖墙瓦房。走进村子,从房子便可知晓各家的生活状况。说来也是巧合,住在生产队最前端和最后端的二户人家的男主人是本队公认最有能力、最有影响力的人,似乎在把守着全队老小的安危。这二人也分别是本队大姓的代表,足可为维护本族人的利益出头露面。队委会有五人组成,分别是队长、副队长、贫协组长、妇女队长、民兵排长。而队长家就住在全队的最后端,贫协组长家在全村的最前端。记得很清楚,贫协组长对公共财物的进出负有很大的权利,也就是说,公家的财物发生所有权的转移,必须经贫协组长过手过账过目,这是当时生产队铁定的纪律,所有人不得违反。将这位在村里很有威信的大姓代表选举为贫协组长,不失为农民选举中的一种政治智慧,这对制衡权力、保护集体财产不受任何侵犯绝对有着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