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塘河沟
(2014-10-12 10:23:38)分类: 日记 |
生产队周边布满水塘河沟。那时人们对水质是非常保护的,视为一种公德,自觉遵守。所有的水塘,经长期使用,已约定俗成,有的是专门用来饮用的,有的是可以洗衣或洗菜的,有的是用来洗劳动用具、比如粪桶之类的等。若是有人违反,尤其是饮用水塘被弄脏,可要受到全村人的唾骂,一些老人对此更是注重,会不断地给你编故事逢人就说,想必谁也受不了。那时公共舆论的监督还是很有威力的,但人们遵守公德的自觉性一般都是很高的,无需什么法律或公约的约束。
在生产队的所有水系中,有一条河沟通向很远的地方。这条河沟,宽处有三五十米,窄处也就五六米,蓝天下,水显得非常清澈,我特别欢喜。给我记忆最深的是下放的第一个夏天,和本队知青小W,常常是不上工偷偷跑到那儿学划船,根本没有炎炎夏日的感觉,有的只是不尽的嬉戏。划一会船便会钻到水中清凉一下。待到将船舵摇得蛮像一回事时,高兴得大呼大叫“游西湖噢!游西湖”!喊叫声在很静的水面上空似有回声,忘却了我们到农村的艰辛。
这条河沟有着不小的交通作用,它四通八达,其中可通向城郊结合的位置。大凡生产队有重物运输,比如买化肥、或送公粮都用得上。可能用得最多的还是拉粪。那时种地,使用化肥很有限,基本上都是用人畜粪便。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就是指的这个。其时,城市居民使用的都是公厕,没有家庭卫生间。城市周边农村的各生产队都和相邻城区市民居住地公厕有分区包干约定,即生产队负责每天派人无偿挑走粪便并清扫,保持公厕清洁。有的公厕人流量特别大,生产队还派人日夜值守以防他人偷运。生产队隔三差五派人去挑粪,挑粪者都是将装满了粪便的粪桶放在靠近城乡结合部那一端河沟的简易码头上,由专人从生产队划船去将粪桶一一排放在船上,再运回生产队。有时挑粪者众多,粪桶在船上需叠加起来,满满当当一船的粪桶,做这活计真是技巧,一般人真得做不了。我对长期做这活的那位农民大叔,佩服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