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学做教师
(2025-10-11 09:19:48)一辈子学做教师
——《何以为师》读书心得
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曾说:“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学无止境,教育同样也无止境。素质教育的发展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唯有终身学习才能不断的丰富、提升、淬炼自身,进而成为人民信赖、学生爱戴的好老师。王维审老师关心、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将教育生涯的经验倾囊相授,浓缩在《何以为师》这本当代教师成长指南中,在阅读和感悟中,我跟随王老师一起问惑、明道、求解,在二十五个深刻追问中参悟了教师成长的关键。
何以为师应成为每个有良知教师叩问自己的内容。我凭什么立足于三尺讲台?我是否能为学生的成长负起责任?扪心自问,我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确定的。如我一般的青年教师在成长中确实会面临很多困惑,产生过无数次自我怀疑,《何以为师》却用25个深度追问来帮助我更好的看见自己、认识自己,最重要的是让我看见了自己也有成为优秀的可能性。
教育是面向人的教育,我们深刻的剖析自己,才能更好的认识学生、认识教育。所以《何以为师》首先就从“看见自己”开始。王老师首先修正了“内向的人无法成为好教师”这一误区,让性格上不是那么完美的老师首先跳出自我怀疑的怪圈,进而树立起专业成长的信心。但知行合一,我们的成长最终还是要通过行动表现出来,所以王老师鼓励教师在行动中提升。最令我佩服的是,王老师并不会空谈道理,而是切身站在一线教师的角度,去认真剖析教学生活中经常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如何对待好学生这一点,使我产生了深刻的共鸣,好学生也会犯错,教师需要有诊断、监督、奖惩、反思等一系列细致的技术性策略。这让我意识到,教育不仅是充满温度的情感艺术,也是一门需要理性与智慧的精细手艺。
关于“何以为师”这一问题的回答,每个老师都会给出不同的答卷。它不在于外在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不在于一时的成功与否,而在于是否拥有一颗永不停歇的、学做教师的心。这颗心要求我们既能在接纳中看清真实的自己,也能在行动中持续地提升自己。这需要我们脚踏实地一点点去感悟和学习,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学习总结名师的经验,站在巨人肩膀上去更好指导个人的教学生涯。
未来的教育之路,我应当会时常叩问自己:我是否看见了学生全面的成长需求?我是否克服了自身的认知偏见?我今天的教学行为,是否真正源于对教育规律的尊重?我相信,带着这些追问,在“问惑、明道、求解”的循环往复中,我也能一步步迈向那个“自带成长动力”的理想教师,在三尺讲台上,实现与学生最美好的相互成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