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疯传的酸与碱

标签:
食物酸碱血液酸碱性 |
分类: 健康科普 |
那些年疯传的酸与碱
http://s10/mw690/005vfBSLzy6Pphxu4oFc9&690
你是否听过”酸性体质的人比普通人更易患病,无论是失眠多梦、食欲不振,还是高血压、糖尿病,甚至是癌症这个全人类共同的敌人,都是由于酸性体质造成的。”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担忧?孩子正在长身体的阶段,照理说该给他多添点肉类食物,可一想到这肉类是传说中的“酸性食物”,不利身体健康,心里立马就开始打颤:“这肉,究竟添还是不添?”
一、明确定义:食物酸碱,神马还是浮云?
事实上,从化学的角度分析,食物酸碱确实是有据可依的,即,把食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然后将所得灰分溶于水中,根据此水溶液的酸碱性来区分食物的酸碱。在营养学上,一般来说,肉、蛋等高蛋白食物,以及米、面等高淀粉食物中,它们会含有较多的硫、磷等元素,在经过我们人体的消化、吸收、代谢之后会生成酸性物质;而蔬菜、水果、奶等食物中含较多钾、钙等矿物质,其最终的代谢产物碱性较强。所以,人们常把“荤属酸,素属碱”这样的话挂在嘴边,也是可以理解的。现在老百姓们一谈“食物酸碱”就色变,就是害怕它们会把我们体液环境——血液——破坏掉。血液的环境对我们生命活动的进行十分重要,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血液的pH值会精确地维持在7.35-7.45之间。然而,尽管“食物酸碱”确有一说,但食物的酸碱性在维持机体健康的讨论上意义不大。因为,在正常人的饮食范围内,所谓的“酸性食物”也好,“碱性食物”也罢,都不足以撼动血液精准的酸碱性。为什么?因为我们的人体,是一个非常强大的调节系统!
二、把握全局:向强大的人体调节系统致敬!
正因为我们机体有如此强大的调节功能,血液的pH值才能保持在7.35-7.45的范围。通常吃的食物,哪怕连喝几瓶碳酸饮料,也不至于出现所谓的酸中毒。在临床上,若是真的出现酸中毒或碱中毒,那很有可能是病理性的。因为只有在发生严重呕吐,丢失大量胃酸,摄入大量碱性药物,或呼吸系统功能异常时,才会出现酸碱中毒现象。
三、平衡至上:没有不健康的食物,只有不合理的膳食。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明白了,“食物酸碱论”的指导意义作用不大。大家在选择食物的时候,没有必要对哪个是酸性食物,或哪个是碱性食物过于纠结和斤斤计较。不过,“少荤多素”的膳食模式确实是我们所提倡的。已有许多研究表明,过多地摄入高蛋白高脂肪的肉类会增加慢性病的发病风险,而过多地摄入蔬果类食物有助于预防慢性病的发生。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国家高级公共营养师
新浪微博@富裕营养师
QQ:919216246
TEL:15311008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