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2月27日
(2014-02-27 16:28:39)【事件中的专业性问题及鲁迅的《药》】发声的往往是没有相关专业背景、或专业背景不足的人士。理解业务(包括交易和细分的法律专业两个方面)的人士是极少的,但这批人由于需要在市场里继续做下去,所以大多不好公开发声。其它很多发表公开评论的人士,我们可以统计一下,有多少认真的研读过别说国外,就是中国相关的法律条文?有多少懂这些复杂的交易的原理?多少人又同时懂这些细分的法律和业务?2012-13年监管系统对场外衍生品进行规则制定的时候,发觉只有个别人等、个别团队对权益类衍生品的定义文件能够说得清楚、讲得明白。最后一开始没有找某人,后来不得不找某人。偌大一个中国,13亿人口,这个细分领域的人才就是如此稀缺!但话说回来,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力,所以,问题并不在于没有相关业务和法律背景的朋友是否可以发声,而是在真正立法和执法的时候,监管机构和权力机构是否能够自己搞明白、弄清楚?是以民粹的方式还是以专业、法治的精神来处理问题?是媚市场还是敢于顶住压力,公允、专业的再程序正义基础之上秉公办理?
政治就是争取多数人的游戏,如果取悦多数人以牺牲法治和公平为代价,那一时被争取的多数人将最终沦为牺牲品。有个网友说到他由此案件想到了鲁迅先生的《药》,值得深思。。。
前一篇:对市场的看法 II
后一篇:转:谈我们的乌龙指和杨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