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课题:小学语文低年级“依托文本,借助文本插图”进行说写训练教学策略研究
(2014-02-16 23:04:47)分类: 开题资料 |
“低年级‘借助情境
——课题研究学习资料信息提取
子课题:小学语文低年级“依托文本,借助文本插图”进行说写训练教学策略研究
资料提供者:尤秀琼
文章题目 |
巧用小插图 开启大智慧 |
资料类型 |
课题研究报告 |
|
作者 |
史蓉芳 |
出处(书名或网站名) |
《作文教学研究》2012年第03期 |
|
出版社 |
|
出版或发表时间 |
2013年7月7日 |
|
关键词 |
说写结合的学法或模式:依托文本促进低年级说话写话能力 |
|||
适用年段:小学1-2年级 |
||||
摘 要
|
① 低年级学生正值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口语,词汇量逐步丰富,语言连贯性逐渐发展,正处于作文能力的前期发展阶段。“课标”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易分散,感性事物对他们有很强的吸引力。他们喜欢直观、生动、色彩鲜明的东西,而北师大版低年级语文教材则非常人性化地抓住这一特点,设计了多幅生动、明朗、富有儿童情趣,符合低段学童接受特点的插图。 |
|||
②
1、抓关键词语或特色句式进行训练。《柳树醒了》是一首清丽的小诗,又似一篇引人入胜的童话,读来韵味无穷。可以设计这样的练笔:“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小柳树醒了,还有什么也醒了呢?”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开后,出示春天动物、植物变化的图片并组织学生进行仿写,感受作者恰如其分的表达顺序和语言节奏。学生的仿写富有诗意,不但掌握了这一有意思的句式,也实现了阅读向表达的转化。 2、以课文精彩段落为说写模式。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仿写是小学生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的桥梁。如《槐乡的孩子》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的乡土气;在作者的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和快乐。课文的第三自然段重点描写孩子们火热的劳动场景。其中“爬、削、弯、捡、塞、”等一系列动词,更是把孩子们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生动得刻画出来。在引导学生体会准确用词及其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后,徐燕华老师设计这样的练笔:火热的扫除开始了,······请同学们把大扫除的场景写具体,并用上“爬、弯、提、捡、塞”等动词。 3、利用课文空白进行说写训练。教材中的“空白”是指课文中某些内容有意不写或写得简略,叙述描写留有发挥余地的地方。这种“空白”往往存在于词、句、段、标点等中,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教师可借助教材中的空白,适时地引导学生推测、构思,以说写的形式把“空白”补出来。如,《画家和牧童》文中第3、4自然段写围观的人们纷纷夸赞戴嵩画得好,傅芳芳老师在此处进行拓展,引导学生模仿文中人物进行说话训练:围观的人还有哪些?他们又会怎样夸赞? 4、以课本插图为说写材料。 课文中的插图是进行说写的又一好资源。如:《从现在开始》这篇课文第三幅图画的是动物们听了猴子的话后欢呼的情景。课文中只是用“大伙儿立刻欢呼起来。”一笔带过,没有具体的描写。于是傅美容老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上那些动物的动作、神态,想一想,小动物会怎么做,怎么欢呼?写下来。这样,在把插图变成文字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文本也进行了二次创作,也让文本更加充实了。
|
||||
说明 |
本表填写的是研究期间陆续收集到的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书籍、论文、随笔、课例、实录、采访、报道等,直接电脑录入,及时上传博客。相关文章若能同时上传更好。 |
|||
“低年级‘借助情境
——课题研究学习资料观点提取及实验预设
子课题:小学语文低年级“依托文本,借助文本插图”进行说写训练教学策略研究
关键词 |
说写结合的学法或模式:低年级“依托文本,借助文本插图”进行说写训练 |
适用年段:1-2年段 |
|
观 点 及 实 验 计 划 |
①综述:收集资料渠道,形成的结论或观点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要求: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语文能力最重要的标准是“会写”,写作能力是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十分重视写的训练,他说:阅读教学要读写结合,找准读写训练的结合点,为学生提供素材,让学生“有米下锅” 。“练笔”能将语言文字训练真正落到实处,是“读写结合”最有效的载体。因此,在新课改理念的引领下,在专家们思想的熏陶下,“练笔”已跻身于我们的阅读教学课堂,成为语文教学一道亮丽的风景。 |
③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一种动态的、开放的、多元的低年级说写训练体系。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施,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3、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专业化发展。 |
|
④ 1、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 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每一堂课都为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用武之地,语文课上尤其如是。 A、在识字教学中训练说写。最掌用的方法就是扩词、造句。此外,让学生自己说说你如何记住这个字或说说某类字的构字规律,也可以训练学生的说话。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生字,把知识掌握得更灵活,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 B、阅读教学中延伸说话。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说写,这要是教师通过描述课文与学生的“对话”。教师在教学中,要处处留意,挖掘教材种的语言训练要点,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说写训练。尤其是每单元的主体课文,有着极大的想象空间,而低年级的孩子则以想象见长,因此可以让他们顺着文章的情节,在内容上做些延伸。立足课内,延伸课外。 2、注重教学过程,强化说写实践 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与学的过程,是教师、教学内容、学生互动的过程,是师与生、生与生进行学习交往的过程,因此,充分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说写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A、在质疑解疑中加强说写训练。质疑解疑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不但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能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跟人讨论的交际能力。通过互相质疑、互相讨论,在充分交流中获得知识,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抓住时机,让学生把说出来的记下来。 B、在评议中加强说写训练。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别人的读书、答问进行评议、补充,这不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评议活动,也是师与生、生与生的学习交流,是口语交际训练最常见的形式和良好的机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重视“评议”环节,要把这一环节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评议”时,首先要求学生留心听别人的朗读、发言、答问,然后要积极思考、判断,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和补充意见,敢于争论,从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并让学生把自己的表现写下来。 C、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加强说写训练。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如在小组中交流自学情况,在小组开展讨论,在班上进行小组汇报、组与组进行交流。这样使口语交际训练面不断拓展,增大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活动时间、空间,也增补了以学生个体活动为基础的群体的口语训练的形式,能取得更好的口语交际训练实效。在此基础上,把自己所得记下来。 |
|
说明 |
直接电脑录入,及时上传博客。相关文章若能同时上传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