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合法的古生物化石——甘肃狼鳍鱼(Lycopterakansuensis)

标签:
甘肃狼鳍鱼(lycopterakansuensi狼鳍鱼化石甘肃鱼化石 |
分类: 石话石说 |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狼鳍鱼属的化石似乎是山东、内蒙和辽宁的专利,但狼鳍鱼属的分布其实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更不必说与狼鳍鱼属非常相似且关系紧密的其他种类了。比如说这篇博客中所分享的甘肃狼鳍鱼(Lycoptera
kansuensis)就属于“超出了许多爱好者印象”的种类之一。
正如在之前关于戴氏狼鳍鱼那篇博文中所说,我对狼鳍鱼属及与之外观相似且关系较为密切的一些真骨鱼类化石非常感兴趣,所以我很喜欢收集这类化石。这块残片也是在某天晚上我失眠时鬼使神差打开手机时看到的,据对方所说是在河流中捡到的,虽然是残片,但是透露出的信息也足以判断出它是一条甘肃狼鳍鱼。事实上,这块化石确实也是在甘肃省平凉市华亭县发现的,和目前已描述过的标本的产地完全符合。
从外观上粗略地看,甘肃狼鳍鱼和只分布于辽宁省锦州市义县的室井氏狼鳍鱼有几分相似(比如说类似纺锤的身体),但二者的尾柄高度等特征也存在明显不同。这篇博文中关于甘肃狼鳍鱼特征的描述主要引用于“国家岩矿化石标本资源共享平台”,在平台中甘肃狼鳍鱼被描述为“体呈纺锤形,身体最高部居于腹鳍起点处,体高为全长的1/4。头短,吻钝,头长稍大于头高,而小于体高,约为全长的1/5。脊椎45个左右,末端尾椎上扬。背鳍起点位于臀鳍起点以后。尾鳍浅叉形,尾柄较高。鳞大。”
其实在华亭县中还分布着“董氏华夏鱼”(Huashia
tungi),即过去的“董氏狼鳍鱼”(Lycoptera
tungi)。“董氏狼鳍鱼”被马凤珍老师依据发现于宁夏、甘肃和陕西的数块化石重新归类为华夏鱼属,并在1986年10月的古脊椎动物学报上发表了其研究结果。董氏华夏鱼和甘肃狼鳍鱼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例如董氏华夏鱼的身体呈短条形,背缘平直,尾柄细长,这与残片和甘肃狼鳍鱼身体为纺锤形或长纺锤形的特征明显不符。这就是为什么在相同产地还有另外一种鱼的情况下,我会笃定地将这块残片判断为甘肃狼鳍鱼的原因。
在拿到这块残片之后,某罗分别尝试着用剔针和手术刀试图清修出臀鳍和背鳍还被覆盖的区域,但奈何硬度过高,二者难以清理,所以只能等到以后买到更好的工具后再处理了,高硬度或许就是它在河里被发现细节却依旧如此清晰的原因,也希望以后能有机会能收集到甘肃狼鳍鱼的头部或者完整的化石吧
。
